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之年,也是陆丰三甲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4月2日,三甲地区临时联合党委揭牌成立后,迅速聚焦整体风貌提升,开展“百日攻坚”“1+4”行动(下称“百日攻坚”),高标准打造示范路线,推进三甲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这场镇域协同发展的“棋局”如何开局?南方+为您剖析!
识局:“三甲”的困境与优势
识局者生,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面临的形势以及潜在的机遇与风险,才能作出明智的决策。
地处汕尾“东大门”的陆丰三甲地区(甲西、甲子、甲东)三镇,历史上本同属甲子镇所管辖,位于陆丰东南部,东、北隔瀛江与惠来县相望相连。从人口来看,三甲地区户籍人口38.95万人,占整个陆丰的五分之一;从面积来看,三甲地区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约占整个陆丰的九分之一;从岸线资源来看,三甲地区海岸线长达41.5公里,接近整个陆丰的四分之一。
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甲西镇农业基础扎实、甲子镇商贸繁荣、甲东镇坐拥新材料产业园,本应形成“工、商、农”互补的黄金三角。然而,三镇长期各自为战,甲西镇和甲东镇过半人口外出务工,面积最小的甲子镇却承载着18万常住人口,是汕尾市人口密度最大的乡镇。
资源分散、产业同质、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让三甲地区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发展困局,与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相匹配。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事关区域协同的三甲一体化发展战略应运而生。“三甲一体化发展是以历史同源为基础、破解现实困境为目标的区域协同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陆丰市委常委、三甲地区临时联合委员会党委书记陈景冰认为,要将三甲各镇从独立发展的“三条线”拧成协同发展的“一股劲”,才能真正推动三甲地区高质量发展。
破局:聚焦四大领域的“百日攻坚”
破局者存,需要勇气和决心,更需要智慧和策略。
“百日攻坚”便是三甲地区破局解困迈出的第一步。此次行动将人居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农房管控和社会治理四大领域视为突破口,看似“面子功夫”的背后实则有深谋远虑。
历史上,三甲地区曾因毒品问题严重被国家列为重点整治地区,社会治理欠账直接影响投资信心;“脏乱差”的环境有损区域形象,农房无序扩张吞噬发展空间……这些问题如同堵塞的毛细血管,制约着区域发展的“大循环”。
选择这四大攻坚方向,不只是打破僵局,更有长远考量。
——民生优先:以环境整治快速提升群众获得感,同步推进交通、供水、教育等方面基础设施提升,凝聚一体化共识;
——空间重构:通过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为产业布局、土地集约利用铺路;
——治理筑基:打击犯罪、化解矛盾,为长远发展营造稳定环境。
“三甲”地区示范线路规划设计。
“三甲”地区示范线路规划设计。
这一标本兼治的策略,既是破冰之举,更是为三甲一体化注入“加速度”的关键布局。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总体思路也十分巧妙。此次行动着力打造一条贯穿三甲全域的三甲一体化“示范路线”,实现“环境蝶变、治理升级、民心凝聚”。该路线总长21.43公里,辐射16个村,并通过32个节点项目构建起“点线面”联动的城乡更新体系,植入产业基因和文化自信——
新建的博社村农贸市场不仅能改善村容村貌和市场环境,还能带动周边商业发展;甲子文化广场、半径文体广场和甲东瀛江碧道的建设,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还传承展示了当地文化;三甲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将为三甲居民和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盛夏的瀛江两岸,机械轰鸣声划破天际;甲子文体广场工地上,挖掘机昼夜不停进行土方作业;奎湖卡口附近,垃圾杂草被清理干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名师天团”陆续进驻……如今放眼三甲地区,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百日攻坚”开展一个月以来,累计拆除私搭乱建、危旧房屋172处,完成外立面提升742间,开展交通整治行动32次。
掌局:“六个一体化”描绘协同发展蓝图
掌局者赢,掌局者不仅能识局、破局,还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协调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牢牢把握主动权,引领局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在“百日攻坚”这场“速度与质量”的赛跑中,既有镇村干部“5+2”“白加黑”的奋战身影,也有乡亲们凝心聚力的桑梓情怀。5月4日,陆丰三甲地区临时联合党委组织召开“凝心聚力,共话桑梓”座谈会。陆丰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立坚,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恒裕集团董事局主席龚俊龙,汕尾市财政局原局长林献良等百余名乡亲代表齐聚一堂,共叙乡情、共商发展。
会上,乡亲代表们对家乡的变化深感振奋,并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积极建言。龚俊龙提出,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优势,助力三甲地区对接高端产业与资本;多位企业家代表表示,将牵线引入五金配件、新材料等产业链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陈景冰表示,未来,三甲地区将围绕“空间格局、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绿美生态”六大维度实施一体化工程,谋划长远发展。
当联合党委的机制突破行政壁垒,当“百日攻坚”重塑发展基底,三甲一体化不再只是地理空间的缝合,更是利用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通过统筹产业布局、打通交通动脉、共享公共服务,推动三甲地区从“拼图式发展”向“有机生命体”跃升。
期待百日之后,这里呈现的不仅是21公里示范路,更是交通圈、产业圈、生活圈“三圈融合”的镇域协同发展新蓝图!
南方+记者 陈欣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