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方案》印发四周年,这里如何成为澳门多元发展新引擎?

作者 黄天儒;关铭荣 2025-09-05 09:00

清晨的微光洒落,琴澳连接处的横琴口岸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在“粤澳联合一站式”客货车通道,澳门创业者轻踩油门驶向横琴,不到100秒高效验放,让跨城逐梦之路愈发顺畅。人车往来间,“澳门+横琴”的融合图景,正变得清晰可触。

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印发四周年。四年来,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运作顺畅,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特色产业稳步成长,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与澳门衔接。目前,合作区澳资企业超7300户,在横琴居住生活就业的澳门居民超28000人。越来越多澳人澳企选择横琴,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对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澳门+横琴”正在逐步成为国内国际企业、要素“走出去、引进来”的“黄金通道”。

“澳门+横琴”正在逐步成为国内国际企业、要素“走出去、引进来”的“黄金通道”。

沿着《总体方案》擘画的路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与澳门相向而行、越走越近。如今,“澳门+横琴”正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持续书写澳融合新篇章。

 新示范 

小切口撬动大融合,规则衔接释放“两制”之

不久前,琴澳正式实现共用单牌车电子标签,澳门车主完成备案后即可直接驾车经横琴口岸进出合作区,申办流程大幅简化。8月底以来,琴澳两地定点医院实现患者跨境转运全程不下车的高效模式、琴澳跨境学生专车实行“随车查验、免下车通关”的便捷通关新模式……这些便利措施,是琴澳规则衔接不断深化的缩影。

琴澳跨境学生专车实行“随车查验、免下车通关”的便捷通关新模式。

琴澳跨境学生专车实行“随车查验、免下车通关”的便捷通关新模式。

四年来,合作区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堵点、难点,大胆探索、稳步突破,持续推动制度规则“软联通”。目前,合作区已梳理形成琴澳规则衔接和改革创新事项清单306项,促进澳人、澳企、澳资在合作区更顺畅发展。同时,编制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公布印发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明晰澳一体化路径。

期间,合作区用好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制定出台澳门医疗、药学等领域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小切口”法规,修订澳门旅游、建筑工程等领域专业人士跨境执业法规,推动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设立合作区专章……一步步破解制度壁垒,一步步释放改革红利。

随着“澳门+横琴”的融合持续深化,合作区正不断聚焦“琴澳居民所需、企业发展所求、应用场景所要”,形成更务实、更管用的衔接对接举措。自揭牌成立以来,合作区有关部门便基于双城往来需求,向国家部委申请便利横琴居民往返琴澳之间的政策,而横琴居民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政策也于2025年1月1日落地,这正是合作区通过“小切口”提升琴澳“双城生活”便利度的体现。

横琴口岸出境大厅。资料图片

横琴口岸出境大厅。资料图片

同时,还进一步围绕产业发展、民生融合、海关监管、税制一体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充分研究结合内地、澳门乃至国际最先进规则做法,不断破解规则制度衔接壁垒,真正将“两制”之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体制机制方面,合作区“四共”新体制运作顺畅,陆续出台40余部内部规章制度,有力保障合作区开发建设提速见效。今年以来,合作区执委会加强与澳门各部门协调联动,推动澳门特区政府在政策、法律、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对合作区投入。今年2月,澳门特区政府设立促进横琴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专责协调支持合作区建设重大事项。该小组已召开两次会议,明确将加大人力投入、加强澳联动、推动规则衔接,使横琴建设能更好契合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实际需要。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合作区全岛实施“分线管理”已近一年半。作为国内首个实施该政策的特殊区域,合作区加紧实施货物和物品税收优惠、海关监管办法、携带动植物产品入境等配套措施,澳门大学横琴口岸通道桥、口岸客货车查验通道、横琴岛“二线”通道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政策实施以来,合作区“一线”“二线”人、车、货物通行顺畅有序,澳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合作区全岛实施“分线管理”。资料图片

合作区全岛实施“分线管理”。资料图片

 新高地 

区域协同向深水区挺进,“澳门+横琴”释放乘数效

“澳门+横琴”,加出的是一体化的机遇,释放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动能。

四年来,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合作区扎根生长、崭露头角,并走向大湾区的广阔舞台:健康公司自主研发的穿刺手术机器人成功获批国内首创三类医疗器械证引领软组织手术机器人新突破;百诚医药(珠海横琴)有限公司研发的首个“澳门监制”同名同方药——百诚稳心颗粒(无蔗糖)获批上市;跃昉科技聚焦RISC-V架构芯片及全栈解决方案研发,为智慧能源等关键领域注入自主可控的核心算力……

“澳门+横琴”的化学反应,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衔接,更是创新与开放的深度耦合,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多项政策利好推动下,合作区企业的含“澳”量持续提升。截至今年7月底,合作区实有经营主体近6万户,其中澳资企业达7303户,比合作区成立时增长57.49%。四年来,合作区紧扣“澳门+横琴”主题,深耕细作产业优势点、结合点,逐步培育出契合琴澳资源禀赋的新产业、新业态。这不仅体现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引力,也让琴澳两地通过产业协同、创新合作,释放出1+1>2的增量效应。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岛。资料图片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岛。资料图片

这种增量效应同样体现在琴澳产学研生态圈的塑造上。

落地发展多年,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依托其与澳门大学一河之隔的独特区位优势,构建“30分钟跨境科研转化圈”,使得科研人员可在30分钟内快速往返两地,实现了“澳门科研”与“横琴转化”的无缝衔接。不止于此,去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校区正式奠基,珠研院与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20家,有效融合了澳门国际化科研优势与横琴产业化优势,为跨境产学研带来更多机遇。

再看民生融合,四年来合作区持续完善民生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配套,构建促进澳门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和保障体系,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干事创业,进一步走向大湾区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和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23749人,同比增长30.1%;在合作区就业的澳门居民5762人,同比增长14.1%。越来越多澳门青年走进大湾区各大城市就业、创业、实习。

“澳门+横琴”的故事,正书写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澳门+横琴”的故事,正书写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以澳门新街坊项目为试点,合作区更为粤澳民生融合探索了一条独特的路径。

澳门卫生站启用、濠江中学开学、澳门社团进驻、澳门品牌咖啡等“澳式”商铺入驻,这里正以点带面探索衔接澳门标准的社会公共服务,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成为大湾区内独有的存在。合作区这个“新桃花源”正成为粤澳居民“宜居宜业”“乐居乐业”的试验田和示范区。

合作区还积极利用横琴空间优势与澳门国际航权资源,推进澳门国际机场横琴前置货站建设,将安检、打板、集散等功能前置至横琴,实现澳门与大湾区货源地无缝连接,助力珠江口西岸物流枢纽建设。琴澳新通道方案前期研究也已启动,“澳门单牌车”有望经横琴北上,进一步拓宽澳门居民融入湾区生活圈的通道。

 新平台 

制度型开放探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黄金通道”

横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开发热土、开放前沿。人们总说,“横琴+澳门”与“硅谷+拉斯维加斯”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想象空间。

四年来,合作区在开放体系建设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分线管理”平稳实施,双15%税收优惠有序落地,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体系稳步构建,跨境资金流动更加便捷,法治环境持续优化,一个活力涌动的开放新引擎正在大湾区加速形成。

作为合作区重点产业领域之一,跨境电商近年来发展迅猛。横琴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在逐步构建起一个国际化、高质量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目前已建成横琴跨境电商(华发)创新产业园、琴澳跨境电商产业园(创新方),吸引映宇宙、快手等头部企业落户,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合作区外贸进出口实现了亮眼增长。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合作区进出口总额224.81亿元,同比增长101.5%。其中,出口总额138.01亿元,同比增长104.2%;进口总额86.79亿元,同比增长97.3%,为“走出去”“引进来”架起桥梁。

俯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俯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买卖全球,合作区正聚焦引入国际先进规则、助力澳门集聚国际人才、打造琴澳标志性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

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绿色能源国际认证平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以项目为牵引,合作区正助力澳门发挥“内联外通”独特作用,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国际人才、国际先进技术和产业项目等优质要素资源汇聚琴澳。

当多项开创性政策落地空中客车直升机中国区总部、万达商管、宁德时代等国际企业纷纷布局横琴,多元产业矩阵不断扩展。近期,合作区与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将围绕机电数字孪生、工业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应用及维护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

横琴还致力于成为连接国内与国际制度、要素、市场的“转换插头”,充分发挥澳门窗口作用和葡语系国家“精准联系人”角色。由澳门特区政府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指导成立的中国-葡语(西语)国家经济贸易服务中心,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中国与葡语、西语国家的多领域务实合作,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吸引国际投资者“走进来”。“澳门+横琴”正在逐步成为国内国际企业、要素“走出去、引进来”的“黄金通道”。

根据规划,合作区将制定出台专项政策措施,设立中葡中西经贸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全力支持中葡经贸中心及其合作伙伴发展,同时广泛汇聚中国、葡语及西语国家的政府、产业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优势,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等,加快将其打造成为践行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的重要示范项目之一。

高楼林立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资料图片

高楼林立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资料图片

“澳门+横琴”的核心命题,是以制度型开放激发“化学反应”——让澳门国际资源与横琴城市空间深度融合,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

四年实践,横琴连接国际、通内地的优势不断彰显,接轨国际的制度体系逐渐成型,发展前景广阔。从“硬联通”到“软相通”,从区域协同到制度开放,“澳门+横琴”的故事,正书写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踏上新征程,“澳门+横琴”将通过“物理叠加”促成“化学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发展新范式。

采写:南方+记者 黄天儒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策划:梁涵

编辑 刘梓欣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