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武江“诗意马屋”的振兴之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作者 唐音 2025-09-08 15:28

漫步在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马屋村的沙山水库畔,碧波荡漾的水面与原生态湿地森林相映成趣,粉色沙滩、紫藤长廊等网红打卡点吸引着八方来客。这个户籍人口1063人的典型乡村,凭借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培育的东风,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以产业多元发展为支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基础,正在谱写一曲乡村振兴的壮丽乐章。从传统种植养殖业到文旅康养产业,从基础设施升级到生态环境优化,马屋村用实践证明了“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效果,2023年成功荣获“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马屋村。

马屋村。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引擎

进入马屋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南岭诗意文化康养园这一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项目。“我们充分利用沙山水库和沙山林场原生态湿地森林的自然风光,以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引进了集文化、研学、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康养园项目,成功打造武江区首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项目负责人黄小龙介绍道。该项目占地7500亩,不仅精心打造了粉色沙滩、紫藤长廊、花好月圆、蓝眼泪沙滩等特色景观,还逐步开发了森林康养基地、梦幻水上森林、亲子农场、主题民宿等十来种娱乐及配套项目。自开业以来,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成为推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岭诗意文化康养园。

南岭诗意文化康养园。

为持续增强景区市场竞争力,马屋村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新模式,通过“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的创新融合,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景区不仅举办了环山徒步、亲子环跑障碍赛等体育赛事,还结合节假日特色,推出了菊花艺术展、电音节和非遗打铁花等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极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层次,更有效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让游客在沉浸于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深度感受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擦亮了“韶关后花园”这一靓丽名片。

粉色沙滩。

粉色沙滩。

着眼于长远发展,马屋村正持续推动景区资产资源的价值转化。南岭诗意文化康养园项目采用分三期推进的规划建设模式,未来还计划开发商业街区、温泉酒店、养生会所等亲民化项目,旨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游客体验。这些举措为当地村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是实现“诗意马屋”美好愿景的重要支撑。

产业创新培育振兴新动能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马屋村积极推动产业多元化布局,以科技创新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马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杰介绍:“我们正围绕‘树上结果,林下生金’的立体农业新模式,通过空间分层利用和产业复合经营,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和经济效益,让每一寸土地都产出最大价值。”

马屋村依托其丰富的渔林业资源,以南岭诗意文化康养园为核心,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种植业。通过引进青梅和中草药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盘活景区内闲置土地,目前已成功种植2000余亩青梅树苗,并计划于2027年建设青梅加工厂,以完善青梅全产业链布局。同时,马屋村还充分利用500亩适宜林下土地种植天冬、黄精等中药材,初步构建了“林上种植、林下种植”的立体复合产业模式,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一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科技赋能产业转型方面,马屋村积极盘活村内113亩闲置鱼塘资源,成功引进了“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将光伏发电技术与现代渔业养殖有机结合,依托省农科院动科所研发的新型渔光一体集约化养殖模式,开展标准化、半工厂化的渔业生产,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绿色创新发展模式。与此同时,马屋村还与国家水产育种机构合作,共同建设斑点叉尾鮰“江丰一号”良种繁育基地,全面升级改造培育池塘、孵化车间等养殖设施。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孵化优质鱼苗数量可突破1亿尾,显著推动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此外,马屋村还通过建设乡村振兴车间拓宽增收渠道。利用村委会旁的集体土地建设乡村振兴车间,与京东物流达成合作协议,负责西河镇北片村和重阳路段的京东物流配送。同时,利用乡村振兴车间及党群服务中心的屋顶和停车棚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已完工并网发电,村集体每年新增收入10万元。这些创新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获得稳定收入,减少了人口外流,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美丽乡村描绘幸福新图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马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群众以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为目标。通过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引导村民累计投工投劳达297个工日,全面完成了村内主干道的“白改黑”和“三线整治”工程,逐步完善了人行道、停车位等基础设施,使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马大爷欣慰地表示:“现在村里道路平整了,线路规整了,房前屋后都干净整洁,住着特别舒心,大家也更愿意出来走动、聊天了,感觉整个村子都充满了活力。”

马屋青梅项目。

马屋青梅项目。

在美化绿化方面,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各村民小组及爱心企业等共同参与,累计种植白玉兰、樱花、桂花、青梅树等树苗2300余株,并带动周边群众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形成了“人人争相创建美丽庭院,家家争当最美”的浓厚氛围。这些努力获得了广泛认可,其中3户村民家庭被评为“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户,成为了全村学习的榜样。

马屋村渔光互补。

马屋村渔光互补。

为进一步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马屋村创新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将人居环境整治、“百千万工程”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通过积分兑换物品的方式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周五“村庄美容日”活动,常态化组织镇村干部和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将节约的经费转化为积分奖励,形成了良性循环。

村“两委”干部与村民交流斑点叉尾鮰孵化情况。

村“两委”干部与村民交流斑点叉尾鮰孵化情况。

同时,作为省级党群服务中心赋能提质的试点单位,马屋村党群服务中心紧扣“驿马担先”暖心驿站的党建品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核心,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创新运营模式等方式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推动马屋村朝着旅游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特色文化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目标稳步迈进。

马屋村小广场。

马屋村小广场。

马屋村的蝶变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的一个缩影。通过文旅融合、产业创新和环境整治,这个曾经普通的小村庄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向文旅特色村的华丽转身。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3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实现了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的双赢目标。

马屋体育公园。

马屋体育公园。

展望未来,马屋村将继续深化“百千万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借鉴的乡村振兴经验。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张舒云  赖心彤

编辑 杨韬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