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迅夹烟画像被女子投诉”一事持续引发关注。
▲引发投诉的墙画。来源:绍兴鲁迅纪念馆
8月30日,孙女士的微博账号存在多次借控烟之名违规推广所谓尼古丁袋等行为,因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公约的有关规定,现已受到关闭账号的处置。
根据律师解读,尼古丁袋在我国尚未取得生产销售批准,同时由于其不具备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的烟草产品的正规形式,对人体影响尚不明确,不具备作为商品的基本要求,因此其生产、销售、宣传,均有涉嫌违法的可能。
此前,有网友注意到,孙女士的某平台社交账号内容以批判传统烟草和电子烟为主,并在个人简介中写道——最远大目标:烟草电子烟out,只可“尼古丁袋”。不少网友猜测其目的是推广尼古丁袋。
那么,尼古丁袋到底是什么?它又有什么危害呢?
医生提醒:对健康有显著影响
浙江省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孙岳表示,尼古丁袋是一种新型无烟草尼古丁产品,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尼古丁和各种甜味剂,外观类似迷你茶包,通过放置在上唇和牙龈之间,经口腔黏膜吸收尼古丁。
医生说,甜味剂可以将尼古丁袋塑造成多种口味,掩盖尼古丁的危害,使它具有高度成瘾性,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多种口味和营销方式会吸引他们使用,对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尼古丁袋对健康也有显著影响,包括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以及对口腔健康的危害,如牙龈刺激、炎症甚至黏膜损伤。
孙岳强调,虽然尼古丁袋相比传统香烟,没有了焦油成分,使其对肺部的损伤减少,但对尼古丁的成瘾性依然存在,而且其时尚口味和营销方式容易吸引非吸烟青少年,最后依然可能导致他们转向传统烟草产品。同时,孙岳还说,尼古丁袋并非官方认可的戒烟工具,它虽然能帮助吸烟者避免焦油危害,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尼古丁依赖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