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比人长寿,但守护可以代代相传。”——这是林业工程师徐益成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年八月,罗浮山“镇山之宝”古树冲虚观的九里香便迎来盛放期。这株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古树,花开如雪,香飘十里,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来,只为一睹这“千年香雪”的芳容。
作为惠州市国有罗浮山林场资源管护股的技术骨干,徐益成已在此守护了28个春秋。他不仅是这座“物种基因库”的忠实守望者,更是徐家四代深耕林业的传承人。自1958年起,从曾祖辈到孙辈,徐家四代人以山为家、以树为伴,在罗浮山的草木间接续着守护的使命,让千年古树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成为绿色生态最坚实的“守护者”。
徐益成在巡护古树。通讯员供图
徐益成在巡护古树。通讯员供图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西北部,素有“岭南第一山”“百粤群山之祖”的美誉。它不仅是一座风景名山,更是一部“活的绿色史书”。据统计,罗浮山现存341棵古树名木,其中一级古树6棵、二级42棵、三级293棵。长期以来,一代代林业工作者坚持开展日常巡护、登记造册、挂牌管理,并对长势较弱的古树及时开展复壮救治。通过绿化植树、认捐认养、“无废景区”创建等多种形式,他们为古树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
罗浮山的实践,是广东大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全省现存古树名木超过8.5万株。为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广东连续多年举办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推出认捐认养创新机制,并启动“寻找最美古树守护人”等活动,推动古树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留住岭南乡愁。
树木医生在检查古树健康生长情况。通讯员供图
树木医生在检查古树健康生长情况。通讯员供图
各地市也积极跟进,推出形式多样的保护活动。2025年春节期间,珠海举办首届“共乐灯会”,22组家庭自愿成为“古树监护人”;汕头为古树公开招募千名“守护卫士”;江门开展“绿美森踪”古树保护志愿服务近200场……民间守护力量正不断壮大。
“古树守护着岭南千年文脉,人守护着古树的蓬勃生机,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诠释。”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弘扬“岳山造林”传统,完善古树保护制度体系,拓展企业捐赠、社会认养等创新机制,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让岭南古树焕发新的生机。
记者观察
古树无声,年轮留痕。它们不仅是自然的遗产,更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根脉。在广东,像徐益成这样的守护者并非个例——他们或许是祖辈相传的林业人,或许是自愿认养的普通家庭,又或是奔走山野的志愿者。
从政府推动到社会参与,从专业管护到公众认养,广东正在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古树保护体系。值得欣喜的是,保护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数字化建档、生态复壮技术、文化旅游融合等,让古树保护不再是孤立的守护,而是连接自然教育、文化传承与社区共建的枢纽。
惠州惠阳区古树群。通讯员供图
惠州惠阳区古树群。通讯员供图
一株古树,代代守护,一份传承。这些跨越数百甚至千年时光的生命,正因为人的善意与行动,得以继续苍翠挺拔、荫庇后人。而我们写下的,已不仅是保护的故事,更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时代篇章。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通讯员】林荫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晓霞 李育蒙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林琳 蔡惠珍
【实习生】黄思凯 陈柏言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