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50来岁正是闯的年纪

作者 葛政涵 2025-09-26 14:44

“这几年小米所经历的深刻的改变,其实也悄然改变着许多人,比如我的好朋友陈年。”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发布会的年度演讲部分进行到尾声,雷军突然提起了这位凡客诚品的创始人。他讲述了陈年在凡客倒塌后,10年还清10亿元债务,随后又通过直播电商东山再起的故事。而在场外,边直播带货边看雷军演讲的陈年也哽咽了起来。

当然,这场活动的主角仍然是雷军自己,这是他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主要聊了聊小米芯片、造车背后的故事。

雷军在讲完陈年的故事后说了一句话——“50来岁,正是闯的年纪。”这既是在说陈年,也是在说他自己。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自曝曾陷入内耗,透露玄戒投片过程

年度演讲一开场,雷军就说自己5年前曾陷入严重内耗,而且是难以言说的焦虑。

“当时我们所处的行业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超越的可能性。”雷军说,人们对小米有很多固有的偏见,比如说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没啥技术、只会营销等,他在挣扎了许久之后才下定决心直面所有的问题。

这也是小米将目标定位从“互联网公司”变为“做硬核科技公司”的源头,也就有了后来5年研发投入1000亿元的事情。

今年以来小米的焦点之一,是自研3nm制程芯片“玄戒O1”,它的诞生也让小米凿穿芯片封锁,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突破的成果之一。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其实小米并非第一次做芯片,2014年小米就成立了松果电子,2017年推出“澎湃S1”芯片,装载在小米5c手机上,并实现了60多万台的销量,但随后雷军在2018年决定停掉芯片研发。

“我心里清楚,松果其实走不下去。”雷军说,几年前他们复盘总结,得出了两点教训,一是切入点和方向找错了,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二是自研芯片需要手机团队全力支持,但当时的协同非常困难。

2021年小米重启自研芯片,但此时的造芯复杂程度已经远超松果时期。雷军透露,有关造芯的讨论过程持续了很久,一直下不了决心,最大的疑虑在于“造芯片会不会把公司拖垮”。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如果我们这一次再放弃的话,小米可能永远与芯片无缘,我们连续放弃两次,市场不会再相信我们,也不会再给我们机会了。”雷军决定放手一搏。

据他透露,2024年年初玄戒芯片按计划投片,第一批样品于当年5月22日拿回,当晚系统成功点亮,次日全模块调通。到了今年5月,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 Pro正式发布。

“失败本身并不可怕,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才是关键,而且怎么克服恐惧,把事情重新再做一遍,这是很难的。”雷军表示,玄戒的成功只是第一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会努力坚持做下去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SU7 Ultra一度被砍,YU7诞生源于压力

这次年度演讲,雷军在聊到汽车时,重点分享了SU7 Ultra和YU7的故事。

SU7 Ultra征战德国纽北赛道的事迹和曲折过程被小米和雷军反复宣传,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雷军透露,在2021年底立项的SU7 Ultra曾一度被取消。

“2022年春节后,SU7研发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而我们的资源和能力严重不足,只能忍痛先把Ultra砍掉。”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雷军透露,砍掉项目时大家沉默了很久,都挺沮丧。当然,反转很快就来了,只过了三个月,Ultra便重新立项,那时SU7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压力没那么大了。

对于创造了更惊人成绩的YU7,雷军透露这款车的立项,其实源于对SU7的不自信。

雷军表示,2022年时,除了特斯拉以外,几乎没有纯电轿车卖得动,所以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SU7。

因此YU7的立项其实伴生着巨大的压力。“假如SU7不成功,YU7就是我们最后的底牌,它肩负着小米为汽车力挽狂澜的使命,我们内部给予了很高期待。”

这场年度演讲,雷军的其中一个金句是“摸着理想过河”,他指出当时理想L9的彩电冰箱大沙发获得了现象级成功,开创了大空间增程SUV新赛道,不少车厂摸着理想过河也干得不错,这类车型也密集上市。

那么问题来了,YU7究竟是要抄作业还是走自己的路?雷军表示,这个问题成了小米汽车创办以来“最激烈”的争论,火药味很浓。

“最后大家不得不制定了一个君子协议——实在吵不下去了就微信相互拉黑24小时,冷静一天后再接着吵。”连雷军自己都说“像不像幼儿园的小朋友?”

但最终YU7的定位还是确定下来,也就成了如今运动型的样子。

雷军还透露,YU7标准版原本的续航是620公里,但考虑到很多人买SUV车型是为了长途旅行,所以要消除用户的底层焦虑。

“我们想了一个最简单、最直接、最粗暴的办法,把这个版本砍掉,把835公里长续航的Pro版直接改名叫标准版。”雷军说,方案一出,采购的同学们“差点哭晕在厕所”,但它和特斯拉Model Y相比,竞争力实在太强了。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小米进步了吗?

“从SU7到SU7 Ultra再到YU7,小米汽车用一系列成绩改变了大家对一家手机公司造车的质疑,中国汽车行业也正经历巨大的改变,在高端汽车市场上,国产汽车已经全面崛起。”

这是雷军在讲到汽车话题时的总结。过去几年,小米一直在推“高端化”,并围绕这一定位推出新品。而雷军之所以反复提到高端化,正是因为小米先前的品牌形象定位。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15年前小米定位成一个极客品牌,为网络发烧友准备。”在发布会结束后,雷军在面对群访时说,小米的成长速度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很快变成了大众品牌,但雷军和小米并没有做好准备,这也是年度演讲开头雷军提到的“内耗痛苦”的来源。

“所以我们做了几个比较大的决定,要推动高端化,要让更多的高端用户认可。”他还提到了小米需要让更多女性用户认可。“五六年前我们是一个偏男性的品牌,但今天来看,小米汽车接近半数用户都是女性,整个用户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高端化推动的。”

雷军还进一步介绍,小米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高端化方法论——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审美引领,要在这三个维度上提升。

纵观整个发布会,手机对标苹果、汽车对标特斯拉,相比这两大品牌小米还有很多差距,但对标优秀者总归不是坏事。除了旗舰机的突破,科技家电的新品外,小米汽车还推出了“小米定制服务”,意在面向高端车主。

当然,高端化的成色和收效还是要交给市场检验,不过雷军在年度演讲结尾时也说,小米这一路的改变远不止于造车、芯片和高端化,更重要的是用五年脚踏实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与灵魂。

“我最大的感受是,从迷茫到蜕变,有时隔着万水千山,有时只隔了一层窗户纸。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成长,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有机会‘逆天改命’。”雷军说。

南方+记者 葛政涵

编辑 刘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