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新生 :闲置厂房变身非遗传承基地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09-28 06:31

夏日阳光

连理树旁

红墙与绿竹的细语

与蓝天白云相衬成和美画卷

一座曾闲置许久的工业厂房

以文艺、青春的姿态

诉说着这大地的故事

黄阁机械厂

摇身变为非遗传承发展基地

成为黄阁乃至南沙的非遗展示窗口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范例

通过设立“百千万工程”展览馆

让广大市民游客体验农文旅融合

感受古村“升级换代”

现已成为广州南沙的热门景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述精神,2022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启动“老城新生”伙伴计划,搭建政府、企业、高校师生、民间组织和广大市民的开放合作平台,以政策沟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理念,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助力,探索全社会广泛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新机制新模式。现已形成“建成一批、实施一批、方案一批、谋划一批”的态势。2025年,南沙区黄阁镇历史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项目入选第三届伙伴计划试点项目,其中位于莲溪村的黄阁非遗传承发展基地已落成开放。

黄阁古镇,见证南沙社会文化之变迁

黄阁镇位于南沙区中心重要位置,有近800年的历史,被原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半部南沙社会文化发展变迁史在黄阁得以体现,农文旅产业发展资源独一无二。

麦氏大宗祠

作为黄阁四大古村的莲溪村,是广东省传统村落,也是“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南宋时期,麦氏先祖麦必达兄弟五人率家眷南迁建村,因建村时荷花盛放、溪水长流而得名。村内现存麦氏大宗祠(广州市规模第三的古宗祠)、天后古庙(广东四大古庙之一)等16处文物、5座传统广府民居和9棵百年古树。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的天后诞,莲溪村天后古庙都会举行为期三天的盛大庙会以及民间戏剧表演活动,吸引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拜和观光。

百年连理树

莲溪村特色文化鲜明,村内的麒麟队、醒狮队、国术队具有岭南传统文化特色,其中以麒麟队的麒麟舞尤为闻名。村中的“崇乐社”麒麟队伍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壮大,其表演的麒麟舞更是名扬四方,它既保留了传统的舞艺形式和技巧,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了麒麟的灵动与威武。

在麒麟文化展示馆内,陈列着麒麟铜像、兵器、麒麟头纸扎艺术品等66件麒麟元素的珍贵展品,为传承麒麟文化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为黄阁机械厂改造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莲溪村“崇乐社”麒麟醒狮队

黄阁机械厂,从辉煌到沉寂

黄阁机械厂,始建于1958年,曾是黄阁地区最早一批兴办的企业,1970年迁入莲溪村,直到2009年停产。该厂以机械制造为主,产品远销至湖南、广西、西安等地,作为黄阁地区机械制造业的先驱,其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它不仅是黄阁工业起步的重要见证,更为当地机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1年间,黄阁机械厂几经变迁,从合营到承包,再到停产,每一阶段都深深烙印在黄阁人的心中,它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也是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地村民的记忆和情感。

黄阁机械厂历史沿革

闲置期间,厂区建筑日渐破败,成为城市肌理的一块“灰色飞地”。如何利用这个闲置资源,既关系到村庄面貌的改善,也关系到集体记忆的保存和社区活力的恢复。

黄阁机械厂旧貌

黄阁机械厂改造前

保护为本,基于地域的设计创新

01

红砖为主题,留住旧记忆

该项目由南沙区农业农村局为业主单位、黄阁镇人民政府为建设单位。由“百千万工程”体验阵地、党群服务中心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创工坊、“广彩”“广绣”体验中心等4个场馆组成,总用地面积323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96平方米。

基地建筑外立面外露的部分老旧红砖墙面十分抢眼,古韵浓厚。随处可见的年代感机械装置更增添了旧工业风的味道。设计单位以红砖元素为主题,通过施工技艺,修旧如旧,在保留建筑本身结构基础上,尽可能展现其原有的年代感,仅墙面红砖切片的测试便花费了20多天,不断修正方案,尽可能最大程度还原建筑原有风格。

整体改造前后

农创工坊室外改造前后

麒麟馆改造前后

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前后

02

保护环境要素,留住美好期许

在黄阁机械厂的改造中,秉承“尊重历史、摸清底蕴”的原则,不仅对建筑本体进行活化更新,更将周边连理树、“行走的古树”及厂区内天后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视为珍贵的文化脉络,通过原貌保护与精心融合,使工业遗产、自然生态与人文记忆交相辉映,完整延续这片土地的历史文脉与集体记忆。

机械厂入口处的一棵古老而神奇的连理树,并非人为嫁接,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两棵树紧紧相依,枝干交错,仿佛天生一对,不可分割。村民们说,在连理树下许愿,爱情便能如这两棵树一般,历经风雨,依旧紧紧相依。道路设计采取避让方式,绕树而行,并设标识,讲述连理树的故事。

黄阁机械厂及周边历史文化要素分布图

百年连理树

项目还梳理周边“行走的古树”,增设亲树栈道,打造特色乡野公园。保留园区内原始树木,延续自然脉络。

“行走的古树”改造前后

保护和再利用工业设备,与环境结合,并艺术化处理,形成特色的文化景观。

园区内留存的工业设备

项目还注重对场地内历史要素的保护,对天后古井实施原址原样保护,保留“古庙原址”碑石,保留留存的树木,使其成为连接古今的重要景观节点。

园区内留存的天后古井、“古庙原址”碑石、树木

03

数字化技术,传统元素的当代演绎

建设过程中,设计单位运用多媒体、虚拟仿真互动、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将“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在“百千万工程”展示大厅内,以环形展示方式,借助数字化技术,向来访者展示黄阁和南沙的美食、习俗和人文景色,以及“百千万工程”的建设成效。

“环幕画卷”互动装置

运营前置、非遗为媒,老厂房的华丽转身

黄阁镇在机械厂改造过程中采取了“规划先行、运营前置”的创新思路,秉持着“边建设、边开发、边招商”的原则,并以非遗为主导产业,以南沙、黄阁非遗文化为本底,建设过程中开展招商工作。通过“引入国家级‘非遗’+活化本土‘非遗’”双轨模式,将多元“非遗”传承体系植入旧厂房,使废弃空间得以再生。

麒麟馆室内(改造后)

2024年7月,南沙区文化馆非遗(传习展示)主题分馆和大湾区传统经典车交流展示中心在这里揭牌,还引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广辉工作室与“广绣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工作室,开设咖啡馆和文创店,让当地居民能实在触摸到项目建设带来的切实改变。

农创工坊室内(改造后)

村民表示,曾闲置旧厂始终是村民心中的牵挂,现在焕然一新,成为非遗展馆、群众文化活动场地,方便村民们办事,让村庄“升级换代”了。村里越来越热闹,在连理树下,麒麟赐福,共同见证永恒之爱,今年年初,黄阁传统婚俗文化体验活动将集体婚礼搬到户外,走进“麒乐融融”新乡村示范带。

黄阁传统婚俗文化体验活动的集体婚礼

黄阁机械厂的改造也激发了民间投资热情,仅民宿板块就吸引民间投资约800万元。东里村的老街坊们自发装修商铺门面的多了起来,莲溪村的餐饮夜市火了起来。

结语:

黄阁机械厂的转型只是黄阁镇整体发展的先行者。随着“麒乐融融”新乡村示范带建设的推进,黄阁镇正计划通过打造结婚登记户外颁证点,融入麒麟文化、天后文化等非遗文化,推动婚俗文创周边礼品、休闲旅游和食宿消费,打造甜蜜经济新模式。

昔日闲置的老机械厂,如今已成为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创新的活力空间。红砖墙内,机械的轰鸣声已被文化传承的欢歌笑语所取代,继续见证着黄阁镇的精彩蜕变。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辑 张晓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