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东莞看海”掀起打卡热,背后是一笔“生态账”|东莞生态答卷⑥

作者 章倩倩;张帆;林海金 2025-06-08 12:31

“在东莞最美海岸线,遇到人生最美日落”“东莞滨海湾日出太漂亮啦!”……社交平台上,来自大湾区不同IP的网友们不断共享着来东莞滨海湾看海、打卡的攻略。

去年中秋国庆假期,大型“地方志”文旅演出“滨海生明月·湾区共此时”在狮子洋边圈粉无数,滨海湾共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创下历史最高游览人数。

东莞黄金海岸。滨海湾供图

东莞黄金海岸。滨海湾供图

一直以来,东莞都不以滨海特色为人所熟悉,近两年却常因海出圈、因海而热,打破了人们“东莞沿海而无海”的固有印象,也验证着“海洋+文旅”在东莞的潜力。

东莞海域分布为珠江入海河口,主要位于狮子洋和伶仃洋北部。数据显示,东莞海域面积78.5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92.95公里,分布在滨海湾新区、沙田镇等7个沿海镇街(园区)。

一方面,“海洋+文旅”需要城市会“运营”,大型活动、演出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保护海洋,让海洋变成城市“最美门面”则更为重要。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让我们一起算算以海洋发展文旅背后的“生态账”。

海洋保护,让城市文旅更出圈

数据显示,东莞滨海湾新区坐拥42公里滨海滨水岸线,占据东莞海岸线总长的“大头”。2018年以来,新区以“湾区门户会客厅,岭南世界级水岸”为定位,启动阅海碧道设计工作,积极融入广东万里碧道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造东莞向海发展、融入湾区的新地标。

保护海洋是滨海湾向海而生的基础。今天,当你走进滨海湾,微风吹拂着湛蓝的海面,幸运的话还能看见落日挂在远处的海平面。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海岸侵蚀严重的滩涂盐碱地。

在科学评估滩涂盐碱地的生态状况后,滨海湾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湿地修复等针对性修复措施,建设红树林约17亩,持续开展海岸线修复,投入超1亿元整治磨碟河,推动茅洲河口生态湿地公园(东宝公园)建设成为全省示范。

东莞黄金海岸。滨海湾供图

东莞黄金海岸。滨海湾供图

除了滩涂盐碱地治理,海洋本身也需时刻关注。“目前,新区的漂浮垃圾大多是白色垃圾和园林废弃物。”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滨海湾分局表示,白色垃圾为生活垃圾,是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园林废弃物大多是雨季冲刷至河涌再汇流至沿海,海水涨落潮也会带来海面漂浮垃圾在海岸带聚集。

针对以上问题,滨海湾采取了不同层面的应对措施:一是构建海上环卫制度,安排专业机构和人员定期开展陆域、河涌、海域保洁工作。二是开展常态化人工巡查,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践行“行走滨海湾”工作机制,落实包括海洋垃圾清理问题在内的生态环境整改。

此外,2020年以来,滨海湾交椅湾板块累计建成7.5公里黄金海岸,总投入5.2亿元,串联起“滨海湾·花海里”花卉公园、东宝公园、滨海驿站等特色项目,打造高品质活力海岸带,让海洋保护成果肉眼可见,成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

接下来,依托绝美海岸线,滨海湾将引进更多高水平湾区赛事落地新区,彰显新区青春、活力城市风貌;结合市“湾区周末IN东莞”文旅品牌,策划更多吸引青年人才的优质活动,打造“向海而生,滨纷新生活”的潮流时尚周末生活方式。

陆海共治,让海洋不再“氮”忧

东莞的海,可以用“南城北产”来概括。南部以滨海湾新区为核心的主城市发展片区,与北部以麻涌港新沙南、沙田镇立沙岛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片区交相辉映。

数据显示,2022年,东莞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74.2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GDP的7.8%。此外,单位岸线海洋经济产出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三,充分彰显了东莞海洋经济的实力。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视角下,海洋保护都是重中之重。其中,近岸海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区域,其污染防治不仅关乎海洋生态健康,还直接影响沿海经济及居民生活。

实际上,东莞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任务一直十分艰巨。东莞近岸海域位于珠江口河口区顶端,受上游来水和下游感潮的双重影响,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居高不下,陆域总氮入河量位居珠江口城市前列。

据了解,总氮是水环境含氮物质的总和,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城市面源污染,以及食品、造纸、印染等行业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海洋无机氮的主要来源是陆域总氮输入。

白鹭低飞,在滨海湾滩涂觅食。滨海湾供图

白鹭低飞,在滨海湾滩涂觅食。滨海湾供图

为协同推进入海河流总氮减排与近岸海域水质改善,2022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东莞市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构建了陆海统筹、部门协调联动的治污体系,以入海总氮削减为核心,深入实施主要河流水质改善、入海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沿海镇域污染治理、岸滩环境治理、美丽海湾建设等十项重点工作,保障主要入海河流断面总氮持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稳中向好。

据悉,2023—2024年东莞近岸海域国控点无机氮浓度连续两年达到省攻坚目标;2条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总氮浓度均提前达到2025年攻坚目标。

向海而生,在东莞未来可期。

成片红嘴鸥掠过滨海湾海面。黄生 摄

成片红嘴鸥掠过滨海湾海面。黄生 摄

撰文:章倩倩 张帆 林海金

编辑 冯文美
校对 刘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