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主论坛聚焦“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主题,大咖嘉宾们到场作精彩发言。
“人工智能”是嘉宾们发言的高频词。
01:04
高文:以AI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动起来、传下去、走出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高文在演讲中指出,要用好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AI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动起来、传下去、走出去”,加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创造。



龚政文:主流媒体应入局微短剧等新型内容
“中国正在开启‘软实力+硬科技’的文化强国新时代。”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龚政文分享了系统性变革中主流媒体的突围之道,“于主流媒体而言,极为重要的是如何打通PGC、UGC和AIGC,并用好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生成能力”。



沈壮海:《哪吒2》是数智技术赋能文化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
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则认为,在文化建设与数智技术的碰撞中,如何激活更多潜能、演绎更多精彩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数智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发展的必答题”。
在数字文明与工业文明交汇的今天,如何存续文化根脉、重构精神坐标?
00:25
谢有顺:城市建造要警惕粗暴改造、盲目复古
“对历史文脉的赓续不是对古老文化的简单‘数字化保鲜’。”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提出,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文化基因的转化和再生。通过符号、技术和叙事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
在文化创造日趋活跃、创新技术风起云涌的时代,嘉宾们关注的话题应时而生。从一场场饱含时代性、科技感的发言中,足以洞见未来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另一方面,发言嘉宾们强调把握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



张志强: 牢牢把握文化生命体的文化主体性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磨难而经久不衰,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华民族能够不断把握历史主动,充分发扬文化主体性,在不断创新中推动中华文明连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说。
00:34
强世功:中国是不同于西方民族国家的“文明型国家”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强世功认为,中国是不同于西方民族国家的“文明型国家”,中华文明正在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华文明学”,各方携手合作,以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同发展。
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深沉、广泛、持久的力量。
自2023年起,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已连续举办两年。聚焦时代命题、搭建交流平台、引领文化风向,这场文化盛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凝聚起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合力。
采写:南方+记者 陈伊纯 刘汉能 钟哲 汪棹桴 刘艳辉 龚春辉
拍摄:南方+记者 姚志豪 梁钜聪 张冠军 王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