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120年水润羊城,水质水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 郎慧 2025-10-27 19:32

依水营城却用水不易,曾经,广州人忍受着珠江入海口咸水倒灌的困境。120年前的10月,广州人第一次体验到“一扭水自来”的便利,那一年,随着广东省河自来水公司的成立,珠水近眼前,用水难自取的困境得到很大改善,自来水进家的普惠性让市民生活走向现代化。

120年水润羊城,广州自来水公司以水润城、以水养民,持续提升供水品质,改进供水技术,让这座亲水之城逐步迈向高品质用水的标杆城市。

小水滴里藏着大民生。小小的一滴自来水,一端维系着民众的健康生活,另一端关联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更多水源基础设施、供水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越来越优良的水质和便利的供水服务,让广州不仅是一座滨水城市,更成为了一座水善之城。

跨越发展

服务满意度连续13年全省第一

百年供水滋养城市的历史源远流长,若以过去十年为时间标尺回望,广州自来水公司在供水领域的实践痕迹,深深融入城市这十年的精彩蝶变之中,二者相互助力、彼此映衬,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供水动能。

过去十年,广州中心城区的供水能力稳步提升,供水管网总长度从6000余公里增长至超一万公里;智慧供水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广州水投集团统筹建成的北部水厂(一期)投产,其拥有亚洲最大单一膜处理车间;70余条城中村的供水改造项目惠及百万居民,超14万户老旧小区家庭的共用用水设施得到免费更新,供水服务满意度连续13年全省第一……广州自来水公司始终与城市并肩成长,让安全、健康、优质的自来水流入羊城的千家万户。

今年,在广州水投集团的统筹推进下,广州自来水公司水厂建设取得多个节点性成果,让生活在城市四面八方的市民均能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北部水厂二期厂区工程全力冲刺今年底建成投运目标。在原有一期规模基础上,新建90万立方米/日的常规处理系统,安装30万立方米/日的常规处理系统设备,建成后将缓解中心城区其他水厂的供水负荷,提升水量调配能力。

今年,南洲水厂新增20万立方米/日产能(常规工艺)建设工程厂区部分进入试运行阶段。工程构建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全流程常规水处理系统,预计后续工程整体投用后,南洲水厂总供水能力将跃升至120万立方米/日,强化广州南部区域供水“硬支撑”。

供水源头不断增多,看着工艺日益精细化的水厂,老百姓的饮水安全感油然而生。然而,还有一项“看不见的工程”同样关乎着市民们的生活品质,更彰显着这座超大城市的“智”理水平。近日,广州自来水公司与广州环城地下管廊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推动北部水厂南线输配水主干管建设工程落地。这意味着,广州DN1600供水主干管将首次入驻综合管廊,标志着广州供水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随着越来越多的水空间建设投产,广州的水质量、水环境也将在下一个十年迎来更大改善。这些领先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广州敢为人先的政策扶持——1981年,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广州成立全国自来水行业第一个实行“以水养水”自收自支的企业。每年上缴给国家的利润将用于发展人民生活用水和扩大自来水再生产,这样更有利于加快解决广州市民用水紧张状况,成为广州自来水引领改革创新的历史映照。

四源共济

品质水源编织生命之网

追溯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的历史:1905年,官商各出资60万两白银成立“广东省河自来水公司”,自来水事业由此在广州生根发芽。1908年,增埗水厂建成,成为广州第一间公用自来水厂。

然而,当时的自来水供水范围仅在广州西关、南关和惠爱路一带繁华富庶的城区,由于自来水价格高,普通家庭难以承担高昂的水费。此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广州一批水厂相继建成,自来水才逐渐从“奢侈品”变成了广州市民的“日用品”。

从源头把关,广州自来水人严选“好水”进城,21世纪以来,广州自来水公司相继实施了南部供水工程、西江引水工程等省市重点工程,形成的“三江四源共济”优质水源格局国内罕有,不仅解决了曾经的“喝水难”问题,更将“喝好水”视为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需品”,以“四源共济”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生命之网。

高品质供水匹配高品质服务。广州人打开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优质清澈的自来水,楼里的二次供水水池有专业人员定期负责清洗,无需跑腿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办理供水业务……供水服务的蝶变,不仅是广州供水事业发展的一个个缩影,更是市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助推器”。

近年来,为了让自来水成为浸润民心的甘泉,广州自来水公司以推动业务变革,持续刷新服务质量与口碑。为实现服务“零距离”,公司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网上服务厅等多个线上渠道,实现水费查缴、用水申请、过户申请、报漏抢修、水质检测等全部供水业务全流程网办。

“星级水管家”为市民解答用水疑虑。 受访者 供图

“星级水管家”为市民解答用水疑虑。 受访者 供图

不仅如此,今年国庆前夕,“星级水管家”全面铺开至广州中心城区28个供水片区、436个网格。“星级水管家”专解用水“疑难杂症”,覆盖日常需求全场景。广州自来水公司供水服务满意度连续13年稳居省内第一,连续4年荣获广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公共服务企业考核第一。

120年双甲子,上善若水润泽羊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如默默耕耘、执着奉献的广州自来水人,将一股股至纯的清澈送入千家万户。饮水思源,回首过去,我们更加珍惜今日这水龙头里流出的幸福。

【聚焦】

伴赛“城”长

十五运“用水神器”就位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作为六运会、九运会、2010年亚运会的承办地,如今,广州正喜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到来。四十载赛事保障,广州自来水公司抓住城市发展关键节点,不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为广州的每一个高光时刻注入自来水人的力量。

为保障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的用水安全,广州自来水公司做足准备。今年6月,全运会场馆专用应急抢险供水车运抵广州自来水公司并投入使用,这款专为应对场馆突发性停水、管道故障等紧急场景设计的供水车,能快速抽取管道存水、直供用户储水设施,将为赛事期间用水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全运会场馆专用应急抢险供水车。 受访者 供图

全运会场馆专用应急抢险供水车。 受访者 供图

为确保赛事用水安全,这台供水保障的核心装备将于赛前1个月正式入驻主场馆区。届时,将有一支由数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保障小组实行24小时轮值制度。一旦场馆内任何点位发生用水问题,这支精锐团队将确保携带设备在10分钟内极速抵达现场,实现从“接警”到“到场”再到“供水”的全链条快速响应。

演练现场各参演队伍迅速响应。 受访者 供图

演练现场各参演队伍迅速响应。 受访者 供图

十五运会近在眼前,广州自来水公司与多单位协同主办了一场演练,演练围绕“水源水质应急处置、市政管网爆漏抢修、比赛场馆应急供水保障”三大核心科目展开,创新采用实战与视频交互的呈现方式,全面检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获得了现场专家的一众好评。

回顾40年来,广州自来水公司以综合性运动会为契机,一手抓供水设施建设、供水管网等“硬件”升级改造,一手抓服务质量、水质检测等“软件”提升,用实际行动答好供水安全保障的考卷,随着几次体育赛事的举办,中心城区供水能力大幅提升。

【展望】

数智引领

全线升级智慧管理平台

水是生命之源,供水是维持城市基本运行的“生命线”。在新质生产力日益显现出澎湃动力的今天,供水行业也正在发生一场智能化、数字化引领的新变革。

近年来,广州自来水公司持续优化服务,创新引领“数智水服务”场景应用,更加安全智慧的供水系统正悄然改善着我们的生活。智慧应用运营场景“多点开花”,广州市建成5G智慧水厂,逐步达到“管控全面升级、业务协同高效、应急敏捷响应”的数字化管理目标;自来水公司完成30个无人值守加压站改造,不断拓展智慧感知、智慧调度等体系建设。

如今,机器人或类机器人设备设施在广州自来水公司各个生产环节得到应用——滤池巡检、设备管线巡查等。此外,不少家庭也已安装智能水表,智能水表能够将各项用水数据回传给自来水公司管理后台,实际上也起到了“小型机器人”的作用。

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构建全链条智慧运营管控体系,建立“源、厂、站、网、端”四级全链条监管感知系统,统一接入云平台,推动智慧运营管理,让系统运营管控更敏捷、高效。

通过建立城市饮用水全流程快速反应智能监测体系,创新“厂站网联动”模式优化调度,水质、水量、水压调控更精准;对水源实现24项重点指标实时监控,水源突发事件预警更灵敏;水厂搭建“智慧生产平台”,实现生产精准调度控制、水质全流程管理、智慧药剂投加、远程AR管理等,真正实现源、厂、站、网、端全流程智慧升级。

每一次的技术迭代,都是广州供水服务的一次飞跃。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与时俱进,以技术创新赋能水生产—供应—巡查等全链条,让市民饮上安心水、品质水。

滤池5G智能巡检机器人。 受访者 供图

滤池5G智能巡检机器人。 受访者 供图

【时间轴】

广州自来水公司发展历史大事件

1905年,官商合资成立“广东省河自来水公司”。

1908年,增埗水厂(现西村水厂)建成通水,是广州第一家自来水厂。

1914年,广州自来水改为完全商办,成立“商办广州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1920年后,官方提出自来水属于公用事业。

1950年4月,河南(今海珠区)第一次通了自来水。

1957年—1996年,白鹤洞水厂、员村水厂、黄埔水厂、河南水厂、车陂水厂、江村水厂、石溪水厂、新塘水厂、石门水厂、西洲水厂先后建成。

1981年,广州实行“以水养水”政策,让广州的市政建设成为国内“先行一步”的典型。

2000年,刘屋洲取水工程竣工投产,为广州东部水厂提供东江北干流稳定水源,开启解决结构性缺水的“跨世纪三部曲”。

2004年,南部供水三大工程(南洲水厂工程、广州饮用净水工程一期工程、广州大学城供水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广州供水现代化起步,惠及超300万市民。

2010年,西江引水工程竣工投产,引入Ⅱ类优质水源替换西北部水厂水源,全面提升了广州中心城区的供水质量,获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

2019年,北部水厂(一期)竣工投产,惠及白云、花都约150万人。

2019年后,广州自来水公司为广州2000年前建设的既无物业管理、又无加压设施的老旧用户共用用水设施进行改造更新,提升约43万用户用水质量。

2024年,广州北江引水工程(水源工程)通水,实现广清两市“共饮北江水”。

2025年,“星级水管家”服务全面覆盖广州中心城区。

【时间轴】

广州自来水水厂建设概览

1908年,增埗水厂(现西村水厂)建成投产。

1929年,建成东山水厂。

1958年,白鹤洞水厂建成投产。

1959年,员村水厂建成投产。

1960年,黄埔水厂建成投产。

1960年,河南水厂建成投产。

1961年,车陂水厂建成投产。

1966年,江村水厂建成投产。

1969年,石溪水厂建成投产。

1973年,新塘水厂建成投产。

1984年,石门水厂实现部分投产供水。

1992年,江村水厂二厂建成投产。

1996年,西洲水厂建成投产。

2004年,南洲水厂建成投产。

2019年,北部水厂建成投产。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穗水投

编辑 叶颖诗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