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的“城市体育性格”是什么?广东六城齐亮名片

作者 吴冠霖;许舒智;周鑫宇;李强;龚晶 2025-11-16 16:21
00:58

大湾区的“城市体育性格”是什么?广东六城齐亮名片

11月16日,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第二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暨推广活动在穗举行。6个地市的特色展台一字排开,鸣锣提气的威风、龙眼点睛的灵动与各地体育元素交相辉映,让“办赛就是办城”的理念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人心。

作为本次推广活动的核心,6个城市展台各具巧思:佛山展台以“龙舟之乡”为主题,一系列精美的龙舟模型和文化文创品带着年轻一代的活力与创意,展现出城市独特的龙舟运动魅力;梅州展台彰显“足球之乡”的特质,来自五华本土企业制作的足球运动用品及五华狮手办等文创产品,中山展台用棒垒运动全件套传递“棒球之城”的激情活力;此外,惠州展台融入多元潮流元素的轮滑、滑板,河源展台各式户外徒步运动装备,韶关展台的赛艇水上运动场景还原,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不同城市的体育性格。

展厅里,数只龙首一字排开,由嘉宾用毛笔蘸上朱砂,小心翼翼地按司仪指令点龙眼,每一下配合动感鼓点,将岭南文化与体育精神深度融合,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发布会上,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中山六市负责人分别揭开了各城的“体育性格密码”。

水上名片:

佛山韶关龙舟赛艇竞风流

“宁可煲烂,不可扒慢”这句质朴有力的本地俗语,浓缩了“龙舟之乡”对胜利的追求和渴望。

佛山市副市长、十五运会佛山赛区执委会副主任文曦介绍,“佛山人敢为人先、勇往直前、同舟共济、力争上游的精神品格,也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最接地气的体育性格表达。”

为推动龙舟运动发展,佛山推进龙舟IP国际化,引进、培育了中国龙舟大奖赛、F3龙舟超级联赛、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等高水平赛事。持续推动“龙舟+百业”发展,在各类龙舟赛事活动期间,精心打造“龙船文化之旅”特色旅游线路,持续开发各类以龙舟为主题的产品,形成“观赛—游览—体验”的深度融合。

佛山龙舟的国际影响力日渐扩大。任文曦透露,今年以来,佛山龙舟已经远赴肯尼亚,相关文创亮相卢浮宫,龙舟短视频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向世界展现了佛山龙舟文化的独特风采。其中,“叠滘飙龙船”被纳入外交部全球推介素材库,相关夜训视频在全网收获超20亿流量。

同样地,在培育竞技体育和衍生项目上大胆探索,韶关涵养形成“赛艇之城”这一城市体育性格。

韶关市副市长蒋文泓推介韶关“赛艇之城”的最强优势:“韶关生态好、环境优,浈江、武江、北江三江穿城而过、水质优良,四季适宜赛艇训练,为发展赛艇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基底。”

得益于“市—县—校”三级选才培育体系,近年韶关一大批优秀赛艇运动员脱颖而出,多名韶关籍运动员站上世锦赛、亚运会、亚锦赛、全运会赛艇项目最高领奖台,特别是邱秀萍,2023年在杭州亚运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勇夺首金,近日又在十五运会上为广东代表团摘得银牌。

蒋文泓表示,接下来将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模式,从育人才、建场地、办赛事、优体验等关键环节入手,大力发展赛艇等水上运动项目,让赛艇运动成为韶关的城市IP、金字招牌。

历史名片:

梅州中山传承星火融产业

150多年前,梅州五华长布镇种下第一颗现代足球种子。

“向世界展现‘足球为魂、全民运动、体产融合’的梅州。”梅州市副市长、十五运会梅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代伟讲述打造足球特色的体育名城。

在梅州,“全民踢足球”蔚然成风,“村超”“县超”赛事持续不断、贯穿全年,2025年举办广东省超开幕式和主场赛事,“贺岁杯”“球王杯”足球比赛场次超过600场,参赛球员达3000人以上,参与群众达数十万人,足球已成为梅州的城市象征与文化基因。

代伟强调,梅州将深入实施足球青苗青训“双青”工程,不断完善提升青训体系,夯实足球基础,继续组织好、举办好“中超”“贺岁杯”“五四杯”“球王杯”“客家杯”等各类社会赛事,让梅州的足球土壤日益深厚。

中山棒球同样划过了百年时空。1892年,“中国棒垒球之父”梁扶初出生于中山,上世纪40年代,他带领香港中华棒球队在香港国际棒球锦标赛夺得冠军,自此让棒垒球运动遍布全中国的使命根植于心。

“借着十五运会的东风,中山将在‘体育+’赛道上实现漂亮的‘全垒打’。”中山市副市长、十五运会中山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周作德表示。

如今,“中山熊猫杯青少年棒球邀请赛”已发展为国际性赛事,成功举办11届。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已成为棒垒球国家队的集训地、全省承办棒垒球赛事的优先落脚点。从民间自发到政府支持、从普及推广到竞技提升,棒垒球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

生态名片:

惠州河源执绿为笔聚百客

三江汇流,客家、潮汕和广府文化在此交融,塑造了惠州开放、多元的城市品格,与滑板文化中崇尚自由、勇于表达的精神高度契合。

据悉,惠州优质的天赋户外运动场、庞大的年轻群体,以及每年举办10多项国家级、省级赛事和100余项市级群众体育活动,为滑板等潮流运动提供了肥沃土壤。

惠州市副市长、十五运会惠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于加良在会上介绍,从一块滑板到一个产业,从一场赛事到一种生活,惠州正以敢闯敢拼的青春姿态,迎风而上、踏板前行。

滑板的“硬核”同样不止于赛场,更延伸至产业纵深。“惠州制造”已占据全球高端滑板产品近40%的市场份额。以杰诚运动为代表的滑板制造本土企业,与近七成国内外一线品牌达成合作。与此同时,自行车、轮滑、户外装备等超百亿体育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万绿湖秘境穿越户外徒步、河源天坑徒步穿越活动受大湾区户外发烧友青睐,也让有着广东“天然氧吧”美誉的河源市再度出圈。

“我们正围绕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战略,将优质生态资源转化为推动户外运动和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河源市副市长黄子睿表示。目前河源每周均有数场规模不等的徒步、骑行活动,全年参与活动人次超50万。

河源正全力打造“徒步之城”IP,依托“穿越万绿湖”“万绿湖马拉松”等核心品牌活动,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徒步活动体系。通过33条“户外+农文旅”乡村徒步(骑行)线路,有机串联森林露营、水上运动、民宿聚落与特色赛事,构建起覆盖全域的休闲体育网络。

为更直观感受“徒步之城”的独特魅力,河源在现场设置有徒步背包、手杖、徒步鞋等徒步专业设备的展示,还有户外运动协会负责人现场讲解演示徒步装备的使用技巧。

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在“办赛兴城”的创新实践中,广东各地通过赛事培育、产业融合、全民普及,让体育不仅仅是竞技运动,更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市民生活的新风尚。

采写: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统筹:李强 龚晶

编辑 冯颖妍 陈梅玉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