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级”真香现场!在太空烤鸡翅,是怎么做到的?

广东科普 2025-11-11 20:10

前不久,

中国空间站“天宫”里

上演了极具“烟火气”的一幕,

宇航员们在太空吃上了烤鸡翅,

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香味。

太空烤鸡翅是如何实现的?

太空烤箱与地面的烤箱有何不同?

在太空烤鸡翅难在哪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将一台新设备——热风烘烤机带上了太空。他们与神舟二十号的“战友”会师后,迫不及待地拆开腌制好的鸡翅,用特制的签架固定好,送入这台机器。

28分钟后,当航天员们吃上那盘滋滋冒油、香气四溢的烤鸡翅时,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诞生了。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了从“加热”到“烹饪”的历史性跨越,也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在太空做菜吃。

想在太空现做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地球上,烧烤时炭火或电热管会把下方的空气烤热,热空气密度变小,自然会轻飘飘地向上升,而上方较冷的空气密度大,会沉下来。这样一来一回,就形成了一股叫作“热对流”的空气循环,让食物均匀受热。

但在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下,没有重力,也就没有了“上下”之分,更没有“轻”和“重”的概念,被烤热的空气不会自己往上跑,只会懒洋洋地待在加热管附近,形成一个停滞的热气团。这样一来,烤箱中热量传递效率变得极低,可能鸡翅靠近热源的一面都快烤糊了,另一面却还是凉的。

另一个难题是油烟,在高温下,油脂会分解雾化,产生大量的油烟颗粒。在地面厨房,我们打开抽油烟机,油烟就被吸走了。可空间站是封闭环境,它既是航天员的生活居所,也是科学实验室,对空气质量要求极高,绝对不能产生污染。

做菜产生的油烟颗粒永远不会因为重力而沉降,它们会飘散到空间站的每一个角落,可能会堵塞生命维持系统里的空气过滤网,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更可怕的是,油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甚至致癌的化学物质,一旦污染了舱内空气,对航天员的健康将是巨大威胁。

太空烤箱与地面的烤箱有何不同

面对这两大难题,中国天宫的这台“热风烘烤机”是如何解决的呢?

首先,针对热对流消失的问题,研发工程师在烤箱内部加装了风扇,既然空气不会自己动,那就用风扇强制它动起来。被加热的空气在密闭的烤箱内形成强制循环,模拟出了地球上的热对流效果,让食物的每一个表面都能受到均匀的热量。

面对令人头疼的油烟问题,工程师更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抽油烟机直接做进了烤箱里面。

这台烤箱工作时,内部是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系统。烘烤产生的油烟,会被内置的风扇吸入净化装置里,根本没有机会跑到空间站里。

油烟首先会经过“高温催化”,将有害的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随后,气体再通过多层过滤网,彻底清除掉PM2.5这样的固体颗粒。最后,只有洁净的空气才会被允许重新回到烤箱内部参与加热循环。

同时,为了防止食物和肉汁在失重环境下到处乱飘,烤箱内还有特制的签架和残渣收集装置。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介绍,神舟二十一号任务中,食品种类扩展至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延长至10天,可实现对新鲜蔬菜、坚果、蛋糕、肉类等食材,在轨烹饪、烘焙加工。

“太空菜园”也有新突破

除了香喷喷的太空烤翅,我们的“太空菜园”也有新突破。

自神舟十六号任务开始,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开展了在轨植物基质培养研究与验证。要在太空里给植物们建一个家,离不开它们:

光照调控:红、蓝、白三色LED灯精准模拟太阳光谱,促进光合作用。

水肥供给:再生基质(采用植物不可食部分发酵而成)自动循环供给水分与缓释肥料。

微重力适配:特制栽培组件优化根系生长空间,避免微重力导致的营养液飘散。

航天员乘组在轨采摘并食用生菜

航天员乘组在轨采摘并食用生菜

通过再生基质、长效控释肥和微孔导水等技术,实现微重力下水分养分有效供应,实现10批次,包括生菜、樱桃番茄、红薯等7种植物培养,为航天员提供4.5公斤新鲜果蔬,其中生菜和樱桃番茄实现了“种子到种子”的全周期培养。

飘香的“宇宙烧烤”背后,

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突破。

科技力量与温暖的烟火气,

共同支撑着中国人

走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