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发布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国是瞭望 2025-10-24 10:43

10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郑栅洁:大国经济都是内需为主导,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

郑栅洁介绍,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方面,大国经济都是内需为主导,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部署3方面重点任务,要把握好“拓展增量、提升效益、畅通循环”这三个关键。

郑栅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了统一大市场,才能畅通大循环

郑栅洁介绍,有了统一大市场,才能畅通大循环。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历经4次修订,从过去的328项压减到目前的106项,4200余件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得到清理,但还有不少卡点堵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将更加有力有效破除各种市场障碍。

郑栅洁:“十五五”将注重优化布局、注重新型城镇化、注重陆海统筹

郑栅洁介绍,“十五五”时期要注重优化布局,首先要优化区域布局。《建议》明确,要推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动力源,以及长江、黄河两大绿色发展带的发展取得新突破。具体举措包括:推动跨区域、跨领域大通道等“硬联通”设施建设,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软协同”机制,并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在注重新型城镇化方面,《建议》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具体包括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等举措。这些措施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释放出巨大的内需空间。

此外,在注重陆海统筹方面,我国海洋经济的总量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建议》提出了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加强重点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定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等举措,这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加快海洋强国的建设。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相信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中国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中共中央10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四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四是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阴和俊介绍,《建议》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我们相信,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中国的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阶。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阴和俊说。

南方+记者 王诗堃 吴彬彬 段江含 刘长欣

编辑 张鹏
校对 符如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