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的摩尔线程打新:投资者为何押注“中国版英伟达”

南方+  2025-11-27 22:13

00:06

“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创下今年A股最高发行价格

“很遗憾,你没中签。”广州老股民老张看到摩尔线程的打新消息时,心都碎了。

但老张对结果早有心理准备。根据摩尔线程的新股发行结果,482 万户股民抢筹,中签率仅为万分之三点六,即为1万名“打新”股民中仅不足4人中签。

这种狂热,还是科创板打新规则,即50万资金和2年炒股经验的门槛,把不少普通投资者拦在门外的结果。

老股民深知摩尔线程是打新“大肉签”。摩尔线程的发行价为114.28元,以科创板新股首日平均涨幅207.73%计算,对应首日收盘价为237.4元,一签500股5.71万元的本金,可以盈利6.16万元。

在 “国产GPU第一股”光环影响下,11月26日,无数投资者屏息等待中签结果——他们押注的不仅是这家“国产GPU第一股”“中国版英伟达”是否会复制寒武纪的财富神话,更是在科技博弈背景下押下对中国突破高端芯片封锁的渴望。

从“卡脖子”到“破局者”

这家被称作“中国英伟达”的芯片公司,创立仅5年。

2020年,在英伟达工作长达15年的张建中辞去高薪,在北京成立了摩尔线程。

他于2005年加入英伟达。作为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主要职责是开拓英伟达GPU的中国市场。凭借着卓越的商业才能,张建中把这家公司的产品深深植根于中国市场。在他加入英伟达时,英伟达在中国GPU市场份额尚不足半数,当他离开时,这一数字已然攀升至80%。

GPU即图形处理芯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用于游戏图像渲染设计,但自2012年被发现运算模式非常适用于处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算法,成为AI时代最重要的智能芯片。

作为人工智能的“最强大脑”,GPU的使用场景除了当前火热的AI大模型训练场景,还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物联网和通信、游戏消费及工业控制等多领域。有人这样解释GPU对AI大模型训练的重要性——处理海量数据的过程类似数字时代的“耕地”,GPU就像同时开启成百上千台高效能自动化拖拉机,在极短时间内把这些“地块”处理完毕,让AI模型的运行更加高效。

摩尔线程全功能GPU驱动千行百业智能升级

摩尔线程全功能GPU驱动千行百业智能升级

但在全球GPU市场,英伟达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024年市场份额大约是80%,另外约20%被AMD拿走。

张建中投身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时间点,正适逢美国开启“芯片禁令”。

2020年,美国对中国GPU产业限制高性能芯片供应和出口管制,具体措施包括禁止台积电代工华为芯片、限制高性能GPU供应、将1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等。相关措施升级一直升级。到了2022年,美国进一步收紧对高性能GPU的出口管制,将中国列为高风险地区。

国产GPU的突围迫在眉睫,国产替代的需求窗口打开。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掀起了芯片创业的第一轮浪潮,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等“国产GPU四小龙”几乎都成立于2020年前后。

但和其他芯片企业不同,摩尔线程走的是“英伟达式”全功能GPU路线,这是一条更难的路:不仅拥有面向消费类的GPU显卡,也有面向企业级的专业图形加速卡、面向服务器的智算卡和图形加速卡,以及SoC产品(系统级芯片)。

仅用了18个月,2021年11月,摩尔线程首颗全功能GPU芯片正式发布。这颗名为“苏堤”的首颗芯片采用了台积电7nm工艺,是业界首款支持PCle5.0的GPU。

张建中表示,“摩尔线程做到了行业5年才能做到的事”。

“苏堤”之后,摩尔线程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构芯片,分别是春晓(2022年)、曲院(2023年)、平湖(2024年),性能逐代提升。其中,“苏堤”“春晓”主要用于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图形加速产品,“曲院”“平湖”主要用于AI智算产品。

“公司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对部分‘卡脖子’产品的替代。”11 月 21 号,在网上投资者交流会上,“全中国最懂英伟达的人”张建中谈到了跟英伟达、AMD等巨头的差距,“公司的 MTT S80 显卡的 FP32 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 RTX 3060。”

MTT S80显卡搭载的就是完整的“春晓”芯片。

国产替代的“刚需”与“想象”

用真金白银来参与摩尔线程打新的投资者,都会联想起寒武纪。

作为中国“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的股价表现令人心跳加速。在2020年7月上市前,保荐机构对当年寒武纪的估值是200亿元至400亿元之间。而寒武纪当前的市值为5555亿元,上市5年市值已经涨了10多倍。

摩尔线程上市前的估值水平与当年寒武纪相近,按114.28元/股的发行价计,摩尔线程发行时市值约为537亿元,比IPO前估值翻了近一倍,相当于1/10个寒武纪。

与寒武纪专攻AI计算芯片不同,摩尔线程打造的是全功能的GPU,目标市场不仅包括了PC消费级市场,而且包括了数据中心、元宇宙等等。

摩尔线程打造的是全功能的GPU

摩尔线程打造的是全功能的GPU

可以说,摩尔线程未来潜在的应用场景更广阔,护城河会更深,市场可能会给出更高的估值溢价水平。

尽管摩尔线程的财务数据仍显稚嫩:2022-2024年累计亏损50亿元,毛利率从-70%回升至69%,2025上半年营收规模仅7.02亿元。

但投资者估值逻辑,早已超越传统财务指标。

所有投资者都在期望,摩尔线程成为“中国版的英伟达”,大幅提升AI芯片的国产替代进程。

摩尔线程加快国产AI芯片领域的替代率,具备足够的条件:

国产替代迎来窗口期——美国对华高端GPU出口管制升级后,国内智算中心建设陷入“芯片荒”。摩尔线程的MTT S5000千卡集群训练效率误差小于1%,成为替代英伟达A100的“最优解”之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9年中国GPU市场规模将达1.36万亿元,而当前国产化率不足10%。

技术突破带来充分的想象——尽管在制程工艺、生态壁垒与英伟达仍有差距,但摩尔线程的MTT S80显卡单精度算力接近RTX 3060,且率先支持FP8精度。其自研的夸娥(KUAE)智算集群已实现万卡互联,单集群算力突破万P级,成为国内首个对标国际的算力基础设施,为万亿参数级别的大模型训练提供平台。

更关键的是,摩尔线程的生态建设初见成效:MUSA架构完成与PyTorch、TensorFlow的适配,消费级显卡MTT S80兼容近千款游戏,开发者社区用户突破10万。

雄厚的技术积累、全功能GPU的独特定位、与本土生态的深度融合等,让摩尔线程在美国对中国实施高端芯片出口管制的大背景下,被视为中国突破“卡脖子”困境的重要希望。

摩尔线程创始人兼CEO张建中

摩尔线程创始人兼CEO张建中

情绪、想象驱动高估值。

以114.28元/股的发行价成为年内“最贵”新股、以80亿元的募资规模成为科创板年内融资规模“最大”的IPO项目——摩尔线程的高估值包含了市场对其乐观的增长预期,也反映了市场对“中国第一张全功能GPU”的稀缺性定价,以及对摩尔线程技术路径和团队背景的认可。

摩尔线程的狂热追捧,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资本募集、一家企业的资本化历程,更是市场对国产高端GPU赛道的一次关键性价值重估。

排队进资本市场的“挑战者们”

顶着“最贵”、“最大”的光环下,摩尔线程还创造了“最快”的IPO速度:从今年6月30日申请获受理,到9月26日顺利过会,仅用了88天。

半导体企业IPO平均审核周期通常在18个月以上,摩尔线程的上市进程堪称“光速”。这种速度充分体现了政策层面推动芯片产业自主可控的决心,以及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倾斜。

数字化时代,算力已成为与水电煤同等重要的基础生产要素。围绕算力的全球科技竞争,正把GPU推向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在“买不到”和“买不够”的背景下,建设自主可控的算力供应链已经是国家战略的迫切需求。

“建设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战略”为国产GPU提供了明确的市场需求。

中国GPU产业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资本支持。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企业再次有了上市机会。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

摩尔线程是这一政策红利的受益者。

在摩尔线程身后,还有已经获得注册许可的沐曦股份、重新提交辅导备案的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天智数芯等,以及已经完成股改的长江存储、启动辅导的长鑫存储,他们有望集体建立起一个国产AI算力生态。

中信建投的研报就表示,国产芯片性能紧追海外厂商,生态搭建逐步完善,有望受益于国内算力市场增量需求迎来较快发展。

与摩尔线程招股时间接近,国产GPU领军企业沐曦股份在9月21日披露第二轮问询函内容。

民生证券认为,以沐曦股份、摩尔线程为代表的国产GPU企业上市进程在不断加速,这不仅是国产GPU产业的一次资本飞跃,通过募资推动国产GPU在制程工艺、芯片架构、计算密度和能效比等方面不断迭代,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代差,更是代表国产GPU产业链正从技术追赶迈向生态构建,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产业链,国产算力有望全面崛起。

在未来,到底谁能扛起“中国英伟达”的大旗,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但国产GPU的真正成长,现在才刚刚开始。张建中在路演中直言:"我们与英伟达的差距是全面的,但差距也是机会。”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算力革命”中,或许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当摩尔线程的股票代码“688795”在交易所亮起时,它就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里程碑,更是中国突破芯片封锁的标志性事件。

话题研究员:南方+记者 黎华联

编辑 周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