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股份行AIC(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来了,这次落户广州。11月23日晚间,中信银行公告,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复,该行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信银金投”)获准开业。
信银金投成为国内第二家获准设立的股份制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根据公告,信银金投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注册地为广东省广州市。
信银金投让广州新增一持牌金融机构,其落地为广州市科创企业、重点项目等提供耐心资本,助力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信银行表示,信银金投明确将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本土市场、第一大市场”,凭借AIC牌照优势与中信集团协同资源,通过“股+债”模式服务本地企业。
由于招商银行已确定将招银投资总部设立在深圳,大湾区将迎来AIC“双子星”时代。
广州新增法人金融机构
今年,中国AIC进入“扩容元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文,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随后,银行系AIC开始从“国有行时代”进入“股份行时代”,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三家股份行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先后获批筹建。
6月3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获批筹建信银金投。从发起公告参与AIC试点,到获得监管批准开业,历时刚好半年。随着中信银行旗下AIC获批开业,目前获批筹建的3家股份制银行均已获批开业。此外,10月末邮储银行也宣布获批筹建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
广州积极动员和争取新设立AIC落户广州。6月12日,广州市政府与中信银行总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信银金投落户广州。
信银金投落户广州早已有端倪。此前,在招聘网站上,信银金投发布了多则招聘信息,包括财会资负部、法律合规部、项目评审部等多个招聘岗位的地点均位于广州市。
信银金投落地并选址广州天河CBD,为广州法人金融机构又增添了一员猛将,进一步完善广州金融业态,极大助力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数据显示,当前,广州拥有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近400家,全市金融业总资产超13万亿元。2024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49亿元,金融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广州成为全国第四个金融业增加值超3000亿的城市。
据了解,信银金投作为中信银行总行从事债转股和股权投资的专业子公司,依托中信银行的综合金融优势,将丰富广州金融市场的产品体系,并将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各类投资机构等向广州聚集,强化广州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进一步提升广州金融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银行打开支持科创新路径
在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浪潮下,AIC有望成为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突破的关键抓手。
早在2021年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AIC开始从“债转股”向“股权投资”延伸,转变为商业银行间接开展股权投资的重要通道。
这使得银行系AIC业务范围实质性扩展:一方面,股权投资打开银行直投的空间,为银行服务科创企业开辟了新路径。另一方面,AIC作为银行体系与社会资本的桥梁,可有效吸引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等长期资金入局,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服务科创。
中信银行副行长谷凌云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就表示,AIC的设立,未来将为中信银行的科技金融注入新的动力。
他表示,一是有利于实现商业可持续的闭环。通过AIC可以打造投贷联动的新模式,培育投资收益的新来源,实现风险收益的新平台。二是有利于丰富科技金融的生态。通过AIC可以设立更广泛的基金和股权投资的合作,可以深化跟各地方政府和产业龙头以及头部私募基金的战略协作,推动科技金融的生态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以广州为例,今年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的广州德恒智能装备在今年3月,获得一笔1000万元股权投资,投资来自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的首只AIC试点基金。这支由农银投资、广州金控、广东绿投共同设立的“广州广金千帆企航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对德恒首笔投放的同一时间,农行广州分行就围绕企业新建产线给出配套信贷:股权“拉长线”,信贷“稳现金”,股权债权同时精准滴灌。
数据显示,自AIC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扩围后,众多AIC股权投资基金在各地密集成立,“首投”项目相继落地。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签约意向性基金规模已超过3800亿元。从投向领域看,这些AIC基金普遍以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为重点。
把“耐心资本”嵌入产业链
银行系AIC具有资金成本低、资本实力强、项目获取能力优、产业协同效应显著等优势,较其他市场化机构更具稳定性,是典型的“耐心资本”。
大湾区产业“硬实力”,为AIC提供了优质项目源。在“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登顶全球第一;“澳门—珠海”创新集群连续两次入围世界百强。
与此同时,大湾区创投生态体系也为AIC与本地资本协同提供了基础。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2466家、管理基金数约1.2万只,均居全国首位。此外,2024年,广东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已认缴规模超4300亿元,居全国第二。
“广州是中国银行战略布局的重点区域。”中银资产相关负责人直言。
两家银行系AIC在大湾区落地,将推动大湾区科创金融供给结构深化升级,推动大湾区、广东的金融生态和产业生态的融合,把长期资本嵌入产业链关键处。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工银投资已在广州设立AIC试点基金6只,规模达112亿元;完成包括新锐光掩模、广东导远、极飞科技、万力轮胎、广州科学城集团、知识城集团和广州开投集团等多个项目投资,显著带动了社会资本与产业资源的跟进。
据了解,2024年9月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扩围以来,在穗新设AIC基金11只、落地规模超168亿元,完成项目投资10个、合计超46亿元。AIC在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赛道上加速落地。
政策“软实力”正积极引导AIC集聚更多资源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近期举行的广州市与AIC合作共赢支持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透露,广州研究出台支持AIC机构做强做优的专属地方政策,为AIC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
南方+记者 黎华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