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深海!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揭牌

作者 蔡敏玲 2025-07-11 20:27

2025年7月11日是我国第二十一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下称“中国大洋协会”)、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等单位主办的“从深圳驶向深蓝 从前海驶向深海:环球科考赋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暨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揭牌”活动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举办。陈大可、张偲、林间院士等出席,来自政府、科研院校、机构、企业等近百名嘉宾见证。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会议重要议题之一,凸显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积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地。

活动上,中国大洋协会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深圳海洋大学筹备办公室前海海洋产学研基地、印度洋国际海洋青年学者联盟、全球中小学海洋素养联盟等重点海洋项目揭牌。

其中,前海海洋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备受关注。林间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该基地是“深圳所需、前海所需”。他指出,深圳海洋产业占GDP约15%,规模约5000多亿元,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要突破瓶颈,光靠科学家力量不够,必须依靠科技与产业联动,以“新质生产力”驱动转型。基地将聚焦“制造业、新能源、海洋低空经济、无人系统和高端装备”五大领域,着力解决产业链问题。例如,当前“无人系统”市场化程度不足、链条化薄弱,而“高端装备”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易受制于人。林间表示:“基地的核心目的是将研发与生产紧密链接,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中国大洋协会、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建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七中心+两平台”,并布局落地深海科创平台、高水平创新载体等。

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张占海表示,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将聚焦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和机制,更好地支持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I³航次首席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南科大海高院院长、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发布了“深蓝智能I³航次”,实况检测了各种无人科考设备的创新性(Innovative)、集成性(Integrated)与智能性(Intelligent)。

参加此次科考试验的无人机包括智能海水取样无人机、遥感平台无人机、航磁多旋翼无人机等多种类型,这些设备直接呼应了产学研基地在“无人系统”等领域的布局。

林间还介绍了“深蓝梦想2035”环球科考计划,该计划是我国首次以全民参与模式开展的跨国海洋探索计划。活动当天下午,I³航次的执行船舶“向阳红10”号面向深圳市中小学生开放参观,学生们登上科考船,近距离接触海洋探测设备,感受海洋科考的科技魅力。

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代表中国及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参与国际海域相关活动的重要机构,在开展我国国际海底资源研究开发活动、维护我国开发国际海底资源的权益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主办方表示,活动对于推动前海海洋科技和国际合作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引导国家深远海资源开发力量向前海汇集,进一步推动前海在深海采矿方面与国际接轨,助力深圳深海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深海大洋事业的进步和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经济发展深度融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海将在深圳全球海洋城市建设中勇当开拓者、探路者,立足自身所长、锚定未来所向、服务国家所需,加快推进前海向深海迈进,助力深圳向深蓝迈进。

撰文:蔡敏玲

图片:前海管理局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