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高光时刻”,看佛黔协作这半年

作者 白桦 2025-07-03 11:07

协助15个脱贫县培育多个主导产业、全州脱贫劳动力就业61.02万人、一季度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回望过去半年,佛山和黔东南东西部协作取得不少亮眼成效。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佛黔协作也迈入了新阶段。今年以来,两地提出要抢抓“再造一个新佛山”机遇,全力推进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今年上半年,佛黔协作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南方+截取了六个精彩瞬间,带你回顾。

瞬间一:高位谋划,佛山市6位市领导到黔东南州调研对接7次

以高力度谋划部署,一直贯穿佛黔协作工作的全过程。

6月30日至7月1日,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率佛山市党政代表团赴黔东南州考察,两地举行佛山市-黔东南州东西部协作党政联席会议,就进一步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进行交流对接。

6月30日至7月1日,两地举行佛山市-黔东南州东西部协作党政联席会议。通讯员供图

6月30日至7月1日,两地举行佛山市-黔东南州东西部协作党政联席会议。通讯员供图

今年上半年,佛山市6位市领导到黔东南州调研对接7次。此外,两地围绕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制定产业、劳务、消费等专项工作方案,形成协同发力、齐抓共管的合力。佛山市五区与黔东南州15个县已陆续互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瞬间二:产业向“新”,携手共建24个产业园区

由脱贫帮扶迈向产业赋能,是东西部协作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

今年5月,《黔东南州促进东西部协作产业联动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提出重点建设30个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旅产业项目,旨在助力黔东南产业持续“造血”。

瞄准特色产业发力。两地围绕黔东南州“6311”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带动黔东南全州酸汤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蓝莓、太子参、钩藤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州第一。

产业化集群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比如两地累计投入4630万元协作资金,建设施秉县太子参产业集群,全县太子参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综合收入7.56亿元,惠及1.3万名农村人口。

为了推动“美丽景色”变为“美丽经济”,黔东南学习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经验,依托雷山县6个联建村,规划“一心一轴六片区”。特色带重要节点朗德上寨,实现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

此外,佛黔双方携手共建24个产业园区。佛山国企投资2.13亿元在从江县建设佛黔东西部协作产业园,上半年新竣工验收厂房2万平方米。同时建成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新签约3家企业入驻。截至6月,通过东西部协作,全州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39家,到位投资额超21亿元。

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通讯员供图

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通讯员供图

瞬间三:劳务品牌,技能培训惠及超4000人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今年以来,佛黔携手,加快培育和打造“贵州村超乡村主播”“黔东南绣娘”等29个特色劳务品牌,安排资金支持“苗岭采收工”外出就业1.1万人,实现务工收入1.92亿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两地深入推进“订单式”“订岗式”技能培训,推动26家广东省用工企业与黔东南州13所职业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设订单班26个,上半年开展焊工、叉车等紧缺工种培训超4000人次。

上半年,两地举办“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线上线下招聘会149场,提供就业岗位12.6万个。开通2趟专列、188辆专车,免费集中输转8046名农村劳动力赴广东务工。

2月5日下午,“点对点 一站式”在佛务工人员返岗专列从黔东南州出发抵达佛山西站。廖明璨 摄

2月5日下午,“点对点 一站式”在佛务工人员返岗专列从黔东南州出发抵达佛山西站。廖明璨 摄

上半年两地新增帮助黔东南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2.69万人。目前,黔东南农村劳动力省外就业达94.75万人,其中广东39.11万人,佛山超4万人。

瞬间四:黔货出山,半年“带货”超15.16亿元

消费协作是佛黔两地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两地继续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引导佛山优势资源,参与“黔货”品牌打造,培育壮大凯里酸汤、从江百香果、三穗鸭、锦屏鹅等一大批“苗侗山珍”。麻江蓝莓、雷山银球茶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上半年,两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在佛山举办的“八方来材,顺德味道”乡村振兴美食盛宴、在广州举办的粤黔协作展销等系列活动,推动“黔货出山”。同时在佛山举办2025年黔东南州景区联动营销宣传暨产业招商推介会、2025村超全国赛大湾区赛等活动,吸引“粤客入黔”。

上半年,两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在佛山举办的“八方来材,顺德味道”乡村振兴美食盛宴。通讯员供图

上半年,两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在佛山举办的“八方来材,顺德味道”乡村振兴美食盛宴。通讯员供图

此外,两地携手建设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40个,设立消费帮扶专区专馆32个,认定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5个,“菜篮子”基地数位居贵州省、全国第一。截至6月,通过消费协作机制采购、销售各类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超15.16亿元。

瞬间五:组团帮扶,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

帮扶资金到位早,工作开展更顺利。

今年2月,佛山市财政援助资金7.65亿元率先足额划拨到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实际划拨给黔东南7.69亿元,超过佛山实拨资金400万元。资金向重点县和主导产业倾斜,各县资金的60%以上用于发展产业。

东西部协作,关键在人。

黔东南学习佛山先进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首批18人的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截至6月,佛山已选派干部、人才224人次到黔东南开展协作帮扶工作。其中,教师109人、医生51人,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同时,黔东南州选派干部、人才153人次到佛山进行挂职交流、跟岗学习。

佛山医疗专家在丹寨县人民医院为当地老百姓开展义诊活动。通讯员供图

佛山医疗专家在丹寨县人民医院为当地老百姓开展义诊活动。通讯员供图

此外,佛山组织动员全市611个村(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黔东南646个村,104所学校、39家医院结对帮扶黔东南97所学校、46家医院。

瞬间六:驰援洪灾,累计捐赠资金202.39万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在佛黔协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今年6月,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叠加影响,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遭受洪涝灾害。发生灾情后,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受灾情况,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迅速反应。佛山发布“关于支援贵州防汛救灾的倡议书”,诚恳倡议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奉献爱心,援助灾区。

佛山市区各级积极响应。南海菠萝救援队、南狮救援队等组织专业救援人员,携带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奔赴黔东南,帮助当地开展救援工作。

佛山菠萝救援队奔赴灾区,连夜架设救援设备。通讯员供图

佛山菠萝救援队奔赴灾区,连夜架设救援设备。通讯员供图

截至6月30日,佛山各界累计捐赠资金202.39万元,捐赠物资价值超过81万元。

撰文:白桦

通讯员 谢柳峙 

链接

专题|山海协作 佛黔同心

编辑 黄逸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