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启动“定点轮岗”,推动“文章高手”“视频能手”融合提升

南方报人 2025-06-30 20:51

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互换岗位“双向赋能”,将在融媒生产中擦出怎样的“火花”?

作为推进系统性变革的“一粒良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启动南方+音视频部与其他采编部门的“定点轮岗”交流机制,推动“文章高手”“视频能手”有机融合、优势互补。6月30日,集团召开报端采编“定点轮岗动员会,首批9位轮岗记者7月1日起将来到新岗位工作,开展至少3个月的学习实践。

“定点轮岗”:

媒体变革与记者成才“双向奔赴”

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本质是推动“人”的变革。南方报业在此轮变革中,着力打造内容生产传播与全媒体人才“双一流”的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其中培育更多单兵作战能力强、融合生产水平高的全媒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成为重中之重。

集团研究制定《报端云融媒生产轮岗赋能提升方案》,决定每3个月在南方日报、南方+系统内选派文字记者、编辑和音视频部记者、编辑双向轮岗。要求文字记者、编辑到音视频部轮岗期间,需要掌握影像拍摄、视频剪辑、二创编辑、镜头运用、声画呈现等知识技能,结合采编优势生产高质量融媒作品。音视频部记者、编辑则要求掌握工作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注重提升深度报道及网文、文案脚本等写作能力,结合自身视频技能特长生产高质量融媒作品。

“启动‘定点轮岗’机制,是南方报业推进系统性变革与年轻人自我破局成长的‘双向奔赴’。”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黄灿在轮岗动员会上表示,当前我国10亿网民中95.5%都是短视频用户,视频已成为传播主流价值、引领舆论热点的重要战场,是主流媒体重点发力的方向。同时,文字在视频生产特别是精品视频生产中非常重要,发挥着“塑魂”、定调的作用。启动“定点轮岗”交流,就是希望发掘培育更多“文章高手”与“视频能手”,推动两者有机融合,全面提升报端视频全链条生产能力。希望9位年轻人成为燎原的“火种”,集团将以轮岗为重要突破口,推动采编队伍整体转型升级,早日形成以视频生产为主导的生产传播机制。

集团总编辑黄灿在采编“定点轮岗”动员会上讲话。

加快深融:

文字与视频生产“双向提升”

轮岗机制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融媒生产高效协同、“丝滑”连接。《方案》明确,针对常规视频产品,鼓励报端各部门自采自拍自剪自编,提升全链条生产能力。同时,音视频部作为视频生产专业部门,将持续加强摄制能力支撑,树立精品导向,提升创意、编导、动画、AI视效等方面的能力水准,针对重点题材与各部门紧密对接,协同打造更多创新性、多样化的视频精品爆款。

黄灿表示,实行轮岗交流机制,除了希望采编人员从个体层面提升综合战斗力,发挥特长、补长短板,实现文字与视频能力的“双向提升”,打造“六边形战士”,还希望实现轮岗部门和轮岗人员“双向赋能”。“一方面各部门要为轮岗人员赋能、提供支持保障,一方面轮岗人员通过学习锻炼,成为生产变革的先锋队,带动所在部门的全媒体生产,进而壮大集团系统性变革的先行军,实现双向学习、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轮岗工作得到各部门积极响应,踊跃报名。最终集团确定9名年轻骨干参加首批轮岗,其中既有来自总部,从事经济、文体、产业发展、突发新闻等领域报道的专业记者,也有来自分社、记者站深耕区域新闻的驻地记者,当中李赫、魏钰、汪旭莹、石磊4位还是南方名记者培育对象。音视频部的石磊将到经济部轮岗,其他轮岗记者都是到音视频部轮岗。

改革创新:

鼓励名记领衔打造网红IP

为推动改革顺利落地,使轮岗人员安心工作、干出成果,集团还为“定点轮岗”建立激励和配套支撑机制。包括:轮岗期间,基本待遇不变,生产的优秀融媒作品,将按照相关规定在作品等级、月度好稿奖、总编辑奖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奖励。鼓励南方名记者培育对象、年轻采编骨干优先参与轮岗交流,发挥自身特长,整合所属部门及轮岗对口部门资源,形成相对固定的虚拟团队,共建跨部门名记工作室,打造网红IP。探索以具体栏目、项目为抓手,实行编导负责制,组建包括文案、拍摄、剪辑在内的相对固定团队,建立新型工作室运作模式。

参加首批轮岗的9名记者将从7月1日起到新岗位工作。

参加首批轮岗的9名记者将从7月1日起到新岗位工作。

轮岗者说:

践行“四力”跨界学习

生产更多精品佳作

南方名记者培育对象、汕尾记者站记者汪旭莹:期待通过轮岗,参与更多大型融媒报道,学习短视频创作思维,产出更多高质量、有深度、有趣味的视频。之前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不敢尝试“高空视角”,这次想和老师们学习无人机航拍,储备更多技能。作为一名出镜记者,期待能和音视频部的老师们学习更多镜头技巧,帮助自己现场表达更自然生动、更有记忆点。

南方名记者培育对象、报端音视频部记者石磊:我将珍惜此次轮岗机会,虚心向经济部同事学习,从日常采编工作做起,深挖线索,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看广东”“海上新广东”等项目,深入践行“四力”,提升选题策划能力、文字撰稿能力,生产更多有新意有内涵的佳作,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

【撰文】谭慧瑛 谢庆裕

【摄影】段奇

编辑 张茵 陈梅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