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安铺镇盘活千亩荒地成“荷塘经济”示范区

作者 邓安祺 2025-07-01 09:56

六月的廉江,暑气渐浓,但在廉江市安铺镇九洲江畔的粤莲种植农场里,连片荷叶掩映下是一片清凉与繁忙交织的景象:这边藕农们忙碌着弯腰采挖,另一侧是照水红蕖细细香的荷塘美景,劳作的汗水与绽放的芬芳交织,奏响了夏日的丰收序曲。

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淤泥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地。土地盘活的背后,是安铺镇人民政府抢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遇,以重塑水美乡村为基本思路,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导入,实现了撂荒地的华丽转身。

如今,这里不仅成为远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荷塘”,更形成了集莲藕种植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安铺经验”,也是持续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生动实践。

撂荒地变“荷塘月色”

“这片土地距离九洲江出海口非常近。”安铺镇三墩村村干部吴秋惠介绍道,过去因海水倒灌导致盐碱化严重,几个承包商试种过多种作物都铩羽而归,没想到莲藕却能在这里茁壮成长。

每到盛夏时节,千亩荷塘中荷花亭亭玉立,与不远处九洲江畔郁郁葱葱的红树林遥相呼应,构成一幅醉人的生态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要说湛江的莲藕,我们这儿绝对是头一份儿上市的。”粤莲种植农场负责人鲁为根抚摸着翠绿的荷叶,脸上洋溢着自豪。这位在浙江舟山长大的安徽汉子,2022年来湛江访友时,一眼就相中了安铺这片沃土。

“当地政府得知我们想要发展,还根据不同地块提供半年到一年免租的优惠政策。”鲁为根说,这让他对留在这里发展莲藕产业充满信心。

在安铺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场很快步入正轨。经过多方考察,他们最终选择了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优质莲藕品种——鄂莲6号,这个早中熟品种不仅适应性强,而且产量稳定。

在鲁为根的带领下,笔者深入荷塘深处看到,采藕工人正娴熟地作业。他们先是俯身观察水面,凭借多年经验判断莲藕的生长走向;随后启动高压水枪,在水流精准冲击下,淤泥渐渐散开。不一会儿,一根根白玉般的莲藕便从水中探出头来——它们通体洁白,节节饱满,工人们轻轻一拽,整段莲藕便完整出水。

眼下正是摘藕季,站在荷塘边,鲁为根算了一笔账:“鄂莲6号每年可种植两季到三季,每季亩产约1500公斤,尤其是早藕的市场行情,效益相当可观。接下来如果能将田里的机耕路改造成水泥路,相信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

站在产业园观景台上远眺,荷塘碧波荡漾,粉荷竞放。如何将这片生态美景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农业+旅游”的深度融合模式,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重点谋划的新课题。

产业园变“荷塘夜市”

“当时镇里想着产业要发展,文旅项目也要开发。”安铺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办副主任谭思媚介绍说,在莲藕产业初具规模后,镇政府便开始谋划“接二连三”的发展路径,投入资金完善配套设施之余,也鼓励企业负责人推进农旅融合项目。

在政策引导下,鲁为根很快将规划付诸实践,他专门划出20亩荷塘种植观赏性荷花,引进“太空莲”等观赏品种。

如今漫步园区,可见政府精心打造的观景木栈道蜿蜒于荷塘之上,古色古香的赏荷亭台点缀其间。游人既可近距离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美,又能细品“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雅致,实现了从单一农业生产向农旅融合发展的华丽转身。

当暮色渐沉,九洲江畔便开启了另一番热闹景象。附近的村民、游客不约而同汇聚到莲藕产业园,江风拂面,荷香阵阵。

“下午四五点出摊,光是卖茅根竹蔗水的收入就非常可观。”久渔村村民周大姐说。像她这样的摊主,在荷花季能有二十余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荷塘夜市”。

这样的昼夜景观转换,正是安铺镇打造“全时旅游”的生动写照。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做白天的赏荷经济,更要开发夜间消费场景,让游客留下来”。

夜幕下的荷塘边,特色小吃、农特产品等摊位鳞次栉比。为确保夜经济有序发展,镇政府专门对夜市摊位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并安排专人负责卫生监督和秩序维护。

游客在欣赏荷塘夜景的同时,不仅能品尝到安铺白籺、簸箕炊等地道美食,还能沉浸式体验充满乡土气息的夜间市集,感受别具韵味的乡村夜生活。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乘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安铺镇重点推进“稻香荷韵”江海万亩田园产业带项目,打造“良田连片、稻谷飘香、荷塘潋滟”的九洲江水美乡村,随着沿江碧道的建成投用,来游玩的人也多了起来,为乡村夜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千亩荷花塘,富了众乡邻”。当地政府与企业携手探索“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新路径正在开花结果,土地得到盘活,产业得到升级,村民们也在家门口增加了旅游产业的收入,初步形成了“一产奠基,三产增值”的发展模式。

撰文:邓安祺 通讯员 谭小羽

编辑 李怡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