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成功运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术”,为一名突发肠套叠的2岁男童进行了紧急救治。
据了解,该患儿因突发阵发性哭闹、频繁呕吐,被家长紧急送医。经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肠套叠”。
小儿外科团队迅速评估病情后,联合超声科,在超声实时引导下,通过肛门置入导管,缓缓注入温热的生理盐水。借助超声影像,医生精准定位套叠肠管,并利用水压的持续作用,成功将套入的肠管复位。整个过程约15分钟,术后超声复查显示复位成功,患儿症状迅速缓解。
认识肠套叠:婴幼儿的紧急急腹症
肠套叠,简单来说,就是一段肠管“钻”进了另一段肠管里面,就像把袜子卷起来一样。这种情况在2岁以下的宝宝中最为常见。肠套叠会导致肠道阻塞,引起剧烈腹痛、呕吐、便血(像果酱一样)等症状,有时甚至能在宝宝的肚子上摸到肿块。
如果肠套叠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所以,肠套叠是一种非常紧急的急腹症,需要立刻处理。
“超声引导水压灌肠”是什么“黑科技”?
这项技术就好比给医生安装了“透视眼”,在超声科医生的配合下,团队利用超声设备进行实时、动态地引导,通过肛门插入特制的导管,缓缓注入温热的生理盐水。
在超声屏幕上,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水流在肠道内的流动,精准地找到肠套叠的位置,并利用水压的轻柔、持续作用,将“套住”的肠管慢慢“解开”。
同时,专家也发出提醒:肠套叠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症。家长需警惕孩子出现阵发性难以安抚的哭闹(可能提示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排暗红色果酱样大便或腹部触及包块等症状。
一旦发现类似情况,务必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早诊断、早干预是避免严重并发症、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
撰文:蔡子航 欧雅琴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毛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