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画笔、赛场……看青云初中学子的 “通关秘籍”

佛山大课堂 2025-07-17 13:13

7月16日,佛山中考放榜。在初中三年的时光里,青云初级中学的学子默默耕耘、不懈探索,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着成长的篇章,最终在中考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他们的故事里,有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有独特的学习智慧,更有少年人滚烫的信念与不懈的坚持。接下来,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这些优秀学子的成长心声。

“数理英才”邵俊杰:

平静的海面培养不出优秀的水手

邵俊杰。

邵俊杰。

初中三年,邵俊杰默默努力,杀出重围,成为黑马。总结学习方法,他认为一是要理解答案而不是背一下答案;第二是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手中有料,考试不慌,可以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定期翻开之前背的资料扫两眼巩固记忆;第三,则是通过多媒体了解更多巧妙的解题方法,充实方法积累。

当然,邵俊杰认为所有的方法都要建立在“心”上。为此,要做好思想建设。第一,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即使大家都在玩,也要思考自己在那个节骨眼该不该玩,坚守本心,第二则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敢于抛弃吃喝玩乐,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为信念付出一切。

“学习就像航海,一场风暴就能让你人仰船翻。”邵俊杰说,但平静的海面是培养不出优秀的水手的,只有敢于面对风暴,才能淬炼自己,在学习之海远航。

“全能六边形战士”陈育琦:

铁杵磨针最好的映照

陈育琦。

陈育琦。

语数英物化政史全科均衡发展,陈育琦是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作为班级体育委员,他在田径场不断奔跑,带领班级体育成绩勇攀高峰;同时,他又是锲而不舍的“攻坚者”,面对难题从不放弃。班主任这样评价陈育琦:“他是铁杵磨成针最好的映照。”

说到学习心得,陈育琦认为错题本是制胜法宝。他坚持将错题归类分析,并附上解题思维流程图。周末则会用半天时间沉浸阅读各类书籍,“想象力的边界就是未来的边界。”陈育琦说。

分享学习经验时,陈育琦认为可以采用画时间轴,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时间线,同时熟记答题模板,分析清楚题目问什么,看清材料给了什么,明白答题要点。当然,最重要的是回归课本,课本每一则材料都不能放过,看完一则材料就问自己“这个材料讲了什么,这个材料透露出来的知识点和有关做法”的问题,最后要广泛涉猎,做好知识的积淀。

“科技少年”阎帅亨:

把难题当作游戏关卡

阎帅亨。

阎帅亨。

“把难题当作游戏关卡。”阎帅亨擅长用数学思维拆解复杂题目,并自制“知识漏洞表”定期复盘。他的座右铭是:“科技是工具,但人文精神才是底色。”

阎帅亨以逻辑思维见长,是校园知名的“科技达人”。参加“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化学组佛山市二等奖。课余时间,他会利用网络资料实践自己的科学构想。他认为学习是一件特别需要沉下心来长久坚持的事,有足够内在的驱动力支撑,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坚持到底。

谈到学习经验,阎帅亨认为要课堂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步伐,把握自己的节奏,同时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但知识不要死记硬背,学会举一反三,把握各类题型的特点,研精析微,不懂就问,教学相长。

“才艺之星”吴美乐

效率比熬夜更重要

吴美乐。

吴美乐。

吴美乐是学校的才艺之星,自幼学习绘画的她,曾获区级绘画比赛一等奖,校园艺术节上的一曲《木兰诗》震撼全场;同时,她也热爱小提琴,平时在家会利用空余时间自学小提琴,已能用小提琴演奏流畅的乐曲。“艺术教会我沉静与专注,这种力量也让我的学习事半功倍。”吴美乐说。

在学习上,“制定计划+碎片时间管理”是吴美乐的秘诀。每天,她会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周末课余时间通过听名曲放松大脑,“效率比熬夜更重要。”吴美乐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们无法违抗寒来暑往、春秋代序的时间规律,却可以通过奋斗赢得尊严,通过梦想矫正惰性,通过规划描绘未来,通过创新开拓动能,通过履责收获不凡。时间是个变量,但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手中。”

“妙笔生花”仇贤斌:

文科是理解、思考与创造的完整过程

仇贤斌。

仇贤斌。

文科学习对仇贤斌而言,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三年来,他逐渐领悟到文科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与复述,而是理解、思考与创造的完整过程。

仇贤斌坚持“深度阅读”与“广博涉猎”相结合。对于经典文本,会采用“三读法”:一读通大意,二读析结构,三读悟思想。同时广泛阅读现当代优秀散文、时评,培养多元视角。

除了阅读筑基,他还以思考为径,在历史学习中,他建立了“时空坐标法”,将事件放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理解;面对政治概念,会习惯用“生活案例法”,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事例。

同时,仇贤斌坚持“每周一文”,并建立了写作成长档案。特别重视修改过程,一篇文章往往要经历“初稿-互评-重构-定稿”四个阶段。在反复打磨中,逐渐掌握了如何用精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以生活为源,让学习有温度。仇贤斌还会把新闻时事与课本知识相互印证,用文艺作品中的情感体验来理解历史人物的选择。这种立体学习方式,让文科知识真正融入生命体验。

“文科学习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既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也是安顿心灵的家园。”仇贤斌说,希望在这条路上,愿永远保持探索的热情与思考的勇气。

采写:南方+记者 蓝志凌

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编辑 杨晖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