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安区一场聚焦人工智能场景的征集活动吸引不少企业和市民参与。这是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人民建议征集”的专场活动之一,重点围绕基层治理、企业服务、城市管理等十个领域问需于民、问计于企,让AI技术释放服务效能。
汇聚“民声”、惠及“民生”,群众的呼声里有着最宝贵的建议、最热切的期盼,知民意才能更好暖民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宝安坚持开门教育,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切实倾听群众声音、吸收专家建议、回应社会期盼,群众的声音作为行动的哨音,将“民声”里的诉求建议变成扎扎实实的“民生”成果。
汇民声:构建多元立体人民建议征集矩阵
小区空地究竟该建菜园还是充电棚?不久前,福中福社区组织开展“小区事·居民议——人民建议征集在身边”互动,小区居民们展开热烈讨论。
这是宝安区把“话筒”交到群众手中,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的一个缩影。
以“人民建议征集在身边”系列活动为抓手,宝安区主动收集居民关心的社区治理问题,组织居民共同分析社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充分发挥群众智慧,让居民群众提出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生动局面,累计开展活动3531次,解决问题3476件。
从发现一项诉求到解决一类问题,宝安创新“每周一评”机制,推动有效方案固化为长效制度。
例如,针对小区“停车难”、露天摆摊管理等高频诉求,宝安区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工作者代表和党员群众代表参与的“评议团”,针对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的民生诉求提出好建议、金点子,力争办好一次评议、推进一项工作、解决一类问题。
今年以来,宝安区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民生诉求“每周一评”22期,评议民生诉求117个,征集人民建议242条,有效推动了一系列重点难点诉求解决。
目前,宝安区已构建起“线上+线下”“日常+专题”的多元立体人民建议征集矩阵,接下来还将建立人民建议办理“定期会商、重大决策事前征集、建议评估、建议转化、建议反馈”五项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建议“提出-转化-反馈”全链条机制,推动人民建议“金点子”结出群众满意“金果子”。
惠民生:科技赋能高效化解“急难愁盼”
广场舞噪音曾让许多居民烦恼。在安乐社区,这一问题经接访反映后,迅速进入评议员们的视野。社区党委组织力量调研,联动辖区企业研发打造“定向音柱”,巧妙应用工业降噪的超声定向发声技术,将广场舞音乐“束缚”在一定角度和范围内,让“劲舞团”变身“静舞团”。
“再也不用担心跳舞时被投诉或者设备没电了,我们跳舞更安心、更开心。”设备启用后,舞队领队陈丽珍每天带上U盘就能带着队员们“轻松起舞”。
群众的愁盼在哪,科技就用在哪。以群众的幸福生活为导向,宝安探索用AI技术解决民生难题,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
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宝安搭建“物联—视联—智联—互联”一网统管体系,从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预警,实现重点隐患自动预警闭环处置。例如,新二社区引入AI交通头盔识别系统,前端AI摄像头实时捕捉骑乘人员头盔佩戴情况,中台大数据对安全隐患进行智能分析,终端智能闸机对未佩戴者实施“语音警示+通行限制”的双重管控,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风险。
聚焦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全,宝安区创新部署防跌倒毫米波雷达,精准识别老人跌倒、晕阙等意外情况,一旦触发警报将同步向社区、物业、家属自动报警,实现15分钟紧急救援。
目前,宝安区打造了“AI+基层治理”“AI+公共服务”等13类智慧场景,探索了“无人机闪送AED五分钟救援”“AI治涝护航居民安全出行”“党企直通车助力企业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智慧治理服务项目。
民声所起,民生所向。从人民群众的微心愿到城市“智”理大课题,宝安区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拓宽群众参与的广度,持续提升科技赋能治理的精度,让AI技术在服务民生中释放温度。
在宝安“AI+民生”的创新探索中,我们也相信,善于倾听民声民意的城市,必将孕育出更多温暖民生的成果。
撰文:胡百卉
摄影:何俊
统筹:崔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