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走进揭阳,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政务大厅里,一次办成的便利服务让群众笑容满面;文化场馆中,非遗技艺在年轻人指尖传承;城乡社区内,书香气与烟火气交融共生……一幅文明创建与城市温度共鸣的图景,正在这座粤东古城铺展。
7月11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推动广东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部署。揭阳闻令而动,把文明创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作为群众幸福感的“加分项”,从窗口服务到人文塑城,从非遗传承到全民阅读,一场场文明创建热潮,正在点燃一座城市的文明干劲。
一“窗”之内有速度也有温度
走进揭阳市政务服务大厅,没有推诿扯皮、没有冗长等待,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笑脸、一项项“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高效流程。“现在群众来办事,不是求人,是像点菜一样‘点服务’。”大厅里,一位窗口人员说道。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揭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迅速响应,以创文为抓手,着力优化政务服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让办事更有速度、服务更有温度。通过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基本实现群众企业“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便捷体验。无论是“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还是“免证办”,一系列举措旨在打造有文明涵养的政务服务模式,致力让政务服务真正成为便民利企的“暖心窗口”。
文明之风同样吹进了其他政务部门与企业。揭阳市气象局将“文明创建”融入日常工作,打造气象科普、政治理论学习宣讲和干部职工健身三大文明实践阵地,每年举办、参与地方志愿活动超30场次,通过气象科普“六进”活动,将文明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在社会组织领域,普宁一线爱心协会十年如一日行走在公益一线,累计资助140名贫困学子,帮助900多户困难家庭重建生活,开展公益活动2000余场。这些“红马甲”的身影,正是揭阳文明单位人情味的生动注脚。
作为揭阳唯一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的企业,中国电信揭阳分公司积极承担“雪亮工程”“12345平台”等数字治理项目,投入超22亿元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建设村级监控点2万余路,助力乡村治理和数字乡村建设。同时,他们打造“爱有天翼”志愿服务队,建成178个“爱心翼站”,将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用点滴行动诠释文明企业的社会责任。
村头巷尾种下“和美揭阳”的种子
文明的种子,在揭阳的村头巷尾落地生根,长成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愿参与的幸福风景。截至目前,揭阳全市共有14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8个获评“省级文明村镇”,文明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道路。
沿着榕城区凤美街道塘埔村的村道前行,洁净整齐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作为全国文明村镇代表,塘埔村推行“六联机制”,打通“组织链”与“产业链”,打造集研发、制造、电商于一体的小家电产业集群,培育出“康夫”“万家达”等知名品牌。村党委书记黄亮群一句“我们始终想着怎么让企业更好、村民更富”,道出了“文明村”的温度与担当。同时,该村大力开展“党旗红·乡村绿”专项行动,构筑起滨江绿廊、湿地公园、百花园等绿色空间,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幸福景观。
在揭东区埔田镇牌边村,“文明似竹节节高”的画卷也在徐徐展开。这个村落打造“竹笋+文旅”产业链,建设党史村史展厅、“竹海驿站”与全域旅游环线,荣获“全国文明村”“广东省最美乡村”等诸多称号。普宁市什石洋村则将“红色+文明”深度融合,保留蔡应甲大屋等11处革命旧址,打造“红色文化长廊”“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等文明阵地,推动革命精神融入基层治理。
揭西县棉湖镇鲤鱼沟村,这个曾是省定贫困村的小村庄,如今已摘得“第七届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成为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惠来县靖海镇后湖村也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一座座村庄因文明而美丽,因美丽而宜居,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这背后,是揭阳日益完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168个、实践站1623个,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6682场次,让文明的力量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
人心归处有文化的滋养
文明的深度,在于文化的滋养。揭阳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更着力于人文底蕴的涵养,让文明从一言一行中流淌,从书香墨韵中氤氲。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的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广东好人”孙淑强如是说。作为一名非遗文化工作者,他立足本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工作,为“百千万工程”建设贡献力量。揭阳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列全省第6位)、省级(含国家级)非遗项目65项(列全省第2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人,省级非遗传承人63人。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达182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93人。这些瑰宝在现代文明的滋养下焕发新生,让市民在触摸历史中感受文明的厚重。
书香,是揭阳的另一张闪亮名片。全市农家书屋达1446个,公共图书馆7所,24小时智慧书吧8个,粤书吧12个,并有10个“书香揭阳·进贤书坊”和4个“进贤书房”,以及3个新华“悦”读空间。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已命名25家全国职工书屋、19家省级职工书屋和95家市级职工书屋。揭阳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南国书香节“优秀组织单位”,全民阅读的氛围日益浓厚,让知识的芬芳浸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风是最好的教科书。此次揭阳唯一入选的全国文明家庭——陈楷锋家庭,祖孙三代传承“孝、悌、信、廉”家训,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好家风带来好人生”的朴素真理。在揭阳一中,文明礼仪已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学校以“文化一中”“高效一中”“优质一中”为抓手,构建“党建引领—价值引导—活动带动—环境熏陶”四维联动体系,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3个,省级文明校园2个。榕城区红旗小学这所百年老校,以“正气、大气、锐气、和气、雅气”为核心价值观,将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成为“全国文明校园”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双重标杆。
如今,文明之光正照亮揭阳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田园,每一个窗口,也照亮无数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撰文:唐楚生 张冰纯
图片由揭宣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