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暑期档热门选手,粤产影片《长安的荔枝》上映一周,票房已超3亿元。近日,《长安的荔枝》制片人李亚平和执行制片李玮好回到拍摄地广东,做客珠影集团“电影工坊”活动,进行了一场关于“制片人的选题与视角意识”的主题交流,并分享了电影创作的幕后故事。
邀请刘德华杨幂张若昀等超强阵容出演,片酬贵不贵?原著作者马伯庸对影片改编满意吗?当下的电影市场,观众到底喜欢看什么?活动现场,制片团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真诚分享。
交流会现场
交流会现场
谈小说:具备视觉奇观、人物魅力等优秀电影元素
电影《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唐朝,讲述了小吏李善德被迫接受了一项“死亡任务”,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的“极限转运”故事。
之所以选择买下小说版权并拍摄电影,李亚平认为,首先,原著7万字的体量非常适合制作电影。其次,马伯庸在创作小说时,是创作生涯的高点,心智和笔力都非常成熟。另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可以在银幕上观赏的故事情境,包括视觉奇观、新鲜度和人物魅力等,具备了优秀电影的元素。
观众对唐朝美学并不陌生,这在很多电影中都有所呈现。然而通过小人物和底层人的视角来观察唐朝,李亚平认为此前几乎没有,这使得故事的当下性非常强烈。
大鹏自编自导自演,在片中饰演李善德
大鹏自编自导自演,在片中饰演李善德
相比现代题材,古装片拍摄成本相对更高,尤其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距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李亚平也曾担心市场风险,但最终在人物命运和情感表达上,找到了与现在的观众的连接,又从历史故事中,找到辽阔的视觉可能性,在美术造型、服装和置景等方面,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美细节。
谈选题:首先找到最能打动人的点
“做什么题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李亚平认为,选题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写小说、电影还是其他形态的创作,关键在于选题。选择做什么,代表了你对作品的态度、对市场的态度,甚至你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她直言,如果选题有价值,那就成功了一半。否则,花的金钱、精力、时间越多,在错误的道路上就走得越远。
她分享了影片故事最打动她的一个点:“当李善德在岭南做了无数次实验接近于成功时,他仍然需要一块令牌才能使荔枝运到长安城。后来,他得到了令牌,还被豁免了房贷。此刻他距离权力如此近,第一次品尝了权力的滋味。但他没有站在权力集团的一侧,而是保持了善良、正直的本色,去质问杨国忠,运荔枝的钱从哪里来?又去哪里了?这或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家破人亡,但他义无反顾。这个选择打动了我。”
电影市场面临低迷,李亚平也会有困惑,观众到底想看什么?“AI或算法也许会总结出某些规律,但电影创作是否真有配方可循?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我认为答案是未必的。创作不应该被标准化或数据化,一个故事,打动你的点是什么?我们首先要找到这个触动心灵的点。然后才想,如何将其做得更好,包括在预算性价比、叙事当下性以及与年轻人的连接方面,找到平衡点。”
谈改编:马伯庸非常放手,笑称自己戏份太少
相对于其他题裁的改编,电影版《长安的荔枝》基本忠于原著,仅在部分人物关系上做了微调。
谈及原著马伯庸对改编的态度,李亚平笑称:“马伯庸是一个特别豁达的人,像一个已经活了一辈子的人一样豁达。他对小说改编非常放手,随便怎么改都可以。”
小说中,胡商苏谅是一个年纪比李善德大、经历了世态炎凉的商人。在李善德违背两人的诺言之后,苏谅选择了决裂。这是很现实的选择。但在电影中,李善德最孤立无援时,苏谅乘着船又回来了,而且有一句非常直给的台词“最后你还是得靠我”。
李善德(右)与苏谅的友谊为片中增添了不少温情色彩
李善德(右)与苏谅的友谊为片中增添了不少温情色彩
“我很喜欢这样的改动,我觉得保留了创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为故事增添了温情色彩。”李亚平说,希望电影带给观众更多的力量,当你走到绝处,还是会有人来帮你。
这个改编思路获得了不少原著粉包括马伯庸本人的认可,还有观众直呼“大鹏和白客演绎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小说里轻描淡写的友谊线,被他们演出了过命交情的重量”。
李亚平透露,片中想给苏谅加一个哥哥,导演大鹏跑去问马伯庸应该叫什么名字,他说可以叫苏原,这样的话组成一个词叫“原谅”。
有眼尖的观众发现,马伯庸在片中也客串了一个红袍官员的角色。李亚平笑说:“影片拍好后,我们问马伯庸,拍得好不好?作为最有发言权的原著作者,他思考了一下说,就是红袍官员的戏份太少了。”
谈选角:超强配角友情出演、双向奔赴



大鹏读《长安的荔枝》拍案叫绝:“右相”一角非刘德华莫属!
影片中,刘德华、杨幂、张若昀等超强的配角阵容,也让观众好奇:明星片酬贵不贵?
李亚平笑说:“这几位恰好都是友情客串,他们以非常少的片酬,甚至于没有片酬来帮忙。”例如,张若昀听到演杜甫,对这个角色感兴趣而决定出演。杨幂此前与大鹏在《酱园弄》有过合作,双方在表演、电影观念上彼此欣赏。“这是双向奔赴。也有大家对大鹏导演做这么一个大制作的支持,有这种义气在。”
至于刘德华出演杨国忠,李亚平则透露,大鹏在读小说、读剧本时,心目中的右相人选就是刘德华。“我们一起去刘先生的香港办公室,跟他讲为什么这个角色得由他来演。他愿意帮助我们,这真是太完美了。而最终的呈现,都让我们觉得这个选择非常正确。”
谈广东拍摄:影片1/3在广东取景,获当地大力支持
影片在广东立项,是广东省重点影片项目库扶持作品。该片执行制片李玮好介绍,片中约1/3的拍摄是在广东,在东莞、阳江阳春、云浮罗定、江门台山等地都有取景。其中,阳江阳春的荔朗村是拍摄荔枝园场景的主要场地,李善德在路途中跑马、驿站等景,都在广东完成。
李玮好介绍:“电影从立项初期就得到了广东省的大力支持,拿到了扶持资金。在后续的剧本孵化、选景、拍摄等环节,广东都给予了剧组很大帮助。”
电影拍摄制作过程可以说十分高效,于2024年11月3日开机,2025年3月11日关机,2025年7月18日上映,仅历时8个月。“考虑到荔枝在夏天丰收,电影最好的上映时期就是暑假,所以杀青后立刻进入紧张的后期,剪辑工作在拍摄时也同步进行。”李亚平说。
而此次与大鹏的合作,李亚平透露是“从事制片工作以来最轻松的一次合作”。“定下这个题材时,大鹏就是我想要合作的人。他非常成熟、坚持和努力,也是一个在商业赛道上的成熟导演,既能兼顾创作的个性表达,也特别有成本周期意识。”
采写:南方+记者 徐子茗
剪辑:实习生 曾锐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