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当了爸爸
也已经当了爷爷
但我已经30多年没叫过妈妈了
……”
近日,一段关于农民工大爷挑战写作
1957年高考同题作文《我的母亲》的视频
火爆全网
文中语句质朴
却让千千万万的网友泪崩



发起街头挑战,邀请大爷写高考作文,其中一篇《我的母亲》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感动无数网友!
作文完整版,一起看
《我的母亲》
今天,我巧遇短视频采访,还需要抓题,因为我是这群工友中唯一一个上过高中的,两个女孩子就选中了我,我有幸抓到了“我的母亲”这个标题。
重温母亲的回忆,让我思绪万千,母亲走了三十多年了,就埋在村头的老坟地里。她的模样,她的一举一动,就跟在眼前似的。
母亲啊,一辈子就没闲过,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穿的永远是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裳。她心善,能容人,跟邻里没红过脸,有啥好东西,总先紧着别人。
最让我忘不了的,是吃饭。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母亲从来不上桌,她就在灶台边忙活,等我们都吃完了,她才瞅瞅锅里,剩下了,就扒拉两口,要是没剩,她就不吃了,说不饿。
那会儿日子都紧巴,穷富差不了多少,可人心热乎,讲情义,母亲,就是那最厚道的一个。
她包的饺子,那叫一个香,是穷日子里最盼的念想。过年是她最累的时候,洗洗涮涮,准备年饭,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脸上总挂着笑。看着我们放炮仗那股高兴劲儿,她比我们还乐呵。再破的衣裳,经她的手,也给我们拾掇得干干净净。
过年总是把母亲累得直不起腰,可我看到母亲的时候总是乐呵呵的!母亲什么时候都给了我们亲切感,那时候还是集体,一年四季都吃不到一点新鲜菜,到秋天就要分口粮,白天打下谷子,晚上分给每家每户,这一分就是一个大晚上,农村的秋天还是一个很冷的秋天,母亲身上穿的很薄,粮食分到家以后,母亲这一晚上冻得受不了,她那薄薄的被子,围在身上一会儿,天就亮了,母亲一天的辛劳又开始了。
她揉揉眼,又得爬起来,给一大家子弄吃的,家里人多,那口烧柴火的大铁锅,死沉死沉,端上端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力气活。现在想想,母亲那瘦小的身子,哪来那么大劲儿?母亲人老实厚道,家里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都压在母亲肩上。
母亲走的时候,才五十出头,是累病的,如今她的坟就在村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包,每次回村,我总要去那儿站站,跟她说说话。
我在城里干了大半辈子苦力,扛水泥,扎钢筋,爬脚手架,手上肩上全是老茧,累是真累,可想想母亲当年端那口大铁锅的劲儿,想想她冻得发抖还咬牙撑到天亮的样子,我这力气就又上来了。
母亲没享过福,可她教会我的,就是这骨子里的硬气和对家的担当,我得把您撑起来的这个家,接着撑下去,撑稳当。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了爷爷,但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三四个小时的回忆里
他写下母亲
“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的身影
写下她“等我们都吃完了
才扒拉两口剩饭”的温柔
也写下自己三十多年
未喊出口的那声“妈妈”
没有宏大叙事
没有华丽辞藻,没有抒情套路
却让人感受到
字里行间那种沉甸甸的真实
网友看了感慨:
“看了一次又一次
阅读了一次又一次
泪水总是断不了”
“你的一句话
让我明白我们的一生
都在回味语文课本里的情怀”
这些文字没有技巧
却因真实而锋利
戳中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大爷写道:
“母亲没享过福
可她教会我的就是这骨子里的硬气”
是啊,母爱从不声张
却用瘦小的身躯扛起家的重量
用无声的付出教会我们坚韧
如今大爷在工地挥汗如雨
他说:“想想母亲当年端大铁锅的劲儿
……
我这力气就又上来了”
原来,母爱是一种传承的力量
这篇作文之所以动人
还因为它证明
深情无关学历,诗意藏在生活里
就像网友说的
“扛水泥的手
也能写出最温柔的思念”
或许,我们该趁时光未老
把那些羞于说出口的爱
写成文字、化作行动
毕竟,母爱从不求回报
但我们的一句谢谢
一次拥抱
或像大爷那样
用最朴实的笔写下她的故事
就是最好的回应
#今日话题#
你有哪些关于母亲和
家人的温暖记忆
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来源:共青团中央综合自青春浙江、中国青年报、视频号@新华社等
编辑:fi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