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春风化雨的浸润,是静待花开的守望,也是点亮心灵星火的传承。千百年来,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到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探索从未停歇。
今天,当我们谈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其实也是在呼唤一种更具温度与深度的育人智慧——破除唯分数论、唯排名论的窠臼,回归教育的本真,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时代新人。
7月30日12:00,2025年度“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视频第六期(总第四十四期)将上线南方+。本期视频,围绕“践行正确的育人观”主题,邀请了6位一线教育人,他们将通过座谈与分享形式,共话正确育人观的实践与思考。点击下方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观看直播:
正确的育人观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又如何落实?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邱艳飞说,正如世间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头,她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借木之形,传匠之魂,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东莞市大朗镇黄草朗小学校长陈爱华希望在学校营造“温暖而有力,自由而有度”的教育氛围,在校园里孩子们被看见,课堂有笑声、校园有故事、成长有选择。
正确的育人观,是教育工作的指南针,它提醒老师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当下,更要为他们的未来发展负责。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老师们又有哪些不同的做法?
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孙立东坚持在体育教学中育志、育趣,他带领学生理解体育精神,也希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终身运动的习惯;东莞市可园中学音乐教师曾佩芝希望通过“音乐+学科”融合的探索,不仅学教会学生唱歌,同时提升他们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成长为有温度、有创造力、拥有丰盈精神世界的完整的人。
教育不是冰冷的分数竞争,而是五育融合的生命滋养。当老师们真正将这种观念深植于心、付诸行动,共同践行德育铸魂、智育启真、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砺行,教育的土壤或能孕育出意想不到的惊喜。视频中,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教师陈晋宁、东莞外国语学校教师王柴慧,还将与大家分享他们与学生共成长、共收获的故事,敬请关注。
采写:南方+记者 黄婷
海报:袁永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