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东莞,逆势破局

南方日报 南方+  2025-07-29 08:21

7月,东莞交出了一份颇有分量的经济“半年报”:上半年GDP为6067.84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省(4.2%)。

数据中跃动着东莞经济的强劲脉搏:外贸增速达16.5%,居广东省主要外贸城市首位,创历史同期新高;新动能产业增势较好,投资加速集聚;线上线下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东莞的韧性,从来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危中见机、危中谋机、转危为机,打破自身的路径依赖。2025年上半年,东莞正从世界经济乏力中“突围”,向上生长。

产业结构的变化,构成了这份韧性最坚硬的骨骼。

东莞以“能造”闻名。超22万家工业企业、1.4万家规上企业、上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产业“金字塔”。以先进制造体系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东莞稳定增长、抵御风险、抢抓风口最坚实的压舱石、基本盘。

上半年,东莞工业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成绩单”,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速高于全省(4.0%),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

东莞城区。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摄

东莞城区。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摄

分行业来看,主导产业跑出“加速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9.2%,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8.8%,化工制造业同比增长12.4%。

由“新”而进,新兴产业逐步壮大。从“新”出发,未来产业优势加速构筑。上半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东莞城区。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东莞城区。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更有意义的是高技术产品的爆发,服务器、集成电路、传感器、电子计算机整机等产品产量激增408.8%、89.9%、67.3%、44.3%,这些曾高度依赖进口的核心部件,如今在东莞的车间里奔涌而出。

后劲源自不断积累的创新势能,更源自丰富应用场景的支撑。今年年初,DeepSeek爆火让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最热风口,东莞重磅发布“一号文”,重点发力“AI+智能制造”“AI+智能终端”两大领域,增强“东莞制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从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开服;到多款大模型在千行百业落地运用;再到灵犀岛在滨海湾新区拔地而起……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让东莞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绝佳试验场。

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企业,再到站在人工智能的风口拥抱数智化转型,这座城市的产业筋骨在淬炼中完成韧性锻造。产业集群内部以及不同产业集群之间交流、连接,“工业雨林”中各种生态“耦合生长”,也让东莞的产业根基更有韧性。

东莞港

东莞港

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则为韧性注入了流动的血液。

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东莞外贸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进出口货物总值达7492.8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在广东省主要外贸城市中居首位,拉高同期广东省外贸整体增速2.4个百分点,充分彰显出东莞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

挑战之下,今年东莞外贸企业积极练内功。一方面,稳“旧”拓“新”优化贸易伙伴结构,既稳住了欧盟等传统市场,增长10.9%,又在新兴市场“多点开花”——对东盟、印度、中东、中亚五国等进出口增速均超20%,最高达63.6%,多元化贸易格局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

另一方面,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其中,民营企业表现尤为抢眼,成为外贸重镇最大的底气。上半年,东莞民营企业进出口4695.4亿元,规模攀历史同期新高峰;同比增长24.4%,占东莞进出口总值的62.7%。

令人惊喜的是,莞企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力正不断增强,出口产品“含新量”持续提升,上半年,出口高端装备同比增长25%、电子信息产品同比增长23.4%。此外,东莞潮玩增长态势明显,“圈粉”全球。940家东莞玩具企业共出口玩具99.7亿元,市场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传统产业正借力文化创新打开新蓝海。

忙碌的东莞港码头。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忙碌的东莞港码头。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内生动力的持续激活,也让韧性长出丰满的肌理。

活力,蕴藏在超大规模市场的脉动里。一看市场主体,这是市场活力的直观体现。截至今年6月末,东莞全市工商注册登记户数189.1万户,同比增长5.5%;其中,新兴产业注册登记户数76.92万户,同比增长16.2%。

二看社消零数据,东莞消费市场,可圈可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95.55亿元,3.4%的增速背后,是政策杠杆与市场信心的同频共振。特别是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类、家具类等,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下催化了超85%的增幅,有力释放了市场的巨大潜力。

线上消费28.0%的增速与邮政业务量58.1%的飙升,则是数字经济对“毛细血管”的激活。“湾区周末IN东莞”等文旅融合活动,“五一”假期的三天“超级草莓音乐节”拉动消费2.8亿元,生动诠释了“流量”变“留量”的城市经营智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韧劲的背后,是政企同心的魄力,是市场主体的活力,更是千万产业工人的动力。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025年,东莞开足马力向前行,努力从“半年稳”迈向“全年好”,“世界工厂”的下半场,仍将精彩。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何绮莹

策划:靳延明 戴双城

统筹:何绮莹


编辑 黄新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