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这天,韶关乐昌有两件大事——举行黄金柰李开园仪式,发布《乐昌市“媒体+”赋能“乐农优品”产业振兴行动方案》。
前者标志着5万亩“国家地理标志”鲜果进入销售旺季,后者作为广东首个此类县域方案,旨在通过“媒体+”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从传统田间到数字云端,这颗果子的千万次点击量,恰是“媒体+农业”实践的鲜活注脚。
粤北多山,好物藏于深闺。“酒香也怕巷子深”成为必须直视的痛点。乐昌白毛茶、梅花猪、炮弹香芋等“土宝贝”,常面临“识者不广、价不配质”的困境。此次方案破题之笔,正是抓住“品牌”这个牛鼻子,以媒体为桥,让产业链与传播链同频共振。
方案目标清晰。其提出八大重点任务:擦亮“黄金柰李”金字招牌、做强“乐昌白毛茶”品牌矩阵、打响“乐昌梅花猪”特色品牌……每个链条都紧扣当地优势资源,既避免了“一刀切”的盲目,又彰显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
好方案的生命力在落地。乐昌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覆盖宣传、农业、财政、商务、文旅等部门,各镇(街道)主官亲自统筹,这种“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保障机制,直击县域治理“九龙治水”痛点。再叠加政策、资金、人才等保障,既明方向又给支撑,为“媒体 +”行动筑牢根基。
媒体赋能,远不止“吆喝”。在乐昌,我们看到——黄金柰李的宣传不仅带火了果子,更让采摘游、民宿业跟着热起来。这种“媒体引流促产业、品牌赋能强产业、文旅延伸活产业”的良性循环,打破了农业“一产依赖”的困局,让“卖产品”向“卖品牌”“卖体验 ”升级。这说明,在这个时代,媒体不仅是传播工具,更是资源整合的粘合剂。
从黄金柰李的“出圈”到八大产业链的整装待发,乐昌的探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思路:资源堆砌远远不够,要找到价值转化的关键支点。正如乐昌市委书记钟曦所言,靠着全媒体矩阵精准传播、整合资源,最终形成“媒体引流、品牌赋能、文旅延伸”的产业闭环。
当媒体的传播力、产业的生产力、品牌的影响力、文旅的吸引力形成合力,山区的“生态优势”就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南方+记者 叶志强 范永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