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学子:为宝楼荔枝插上电商翅膀

作者 陈欣欣 2025-08-13 11:21

这个盛夏,惠州学院两支社会实践团队在汕尾热土上留下青春印记。来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汕尾e农播小队为宝楼荔枝插上电商翅膀,“红星之光”队则在红色热土传承革命薪火,双向奔赴的实践行动成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生动注脚。

荔枝节插上了电商翅膀

宝楼村荔枝节现场,汕尾e农播小队的身影格外醒目。烈日下,他们为游客手绘路线图、疏导人流、协助展位布置,保障节会有序运转。

白天,他们拿着相机穿梭于沸腾的表演现场与烟火缭绕的摊位,捕捉游客品尝荔枝的满足瞬间;深夜则埋头剪辑,将“凤山红灯笼”的动人传说融入画面,让短视频满载荔枝清甜与村落温情。

为深挖产业密码,队伍兵分两路。一组紧握果农布满老茧的双手,聆听产业变迁:昔日交通闭塞、依赖低价收购的困境,如今借力电商实现每斤15元直售全国,亩产收益翻倍增长,掌纹里刻满转型印记。另一组则在游客赞叹中收集反馈,“山清水秀的养老秘境”“荔枝节规模超预期”等评价,勾勒出产业升级带来的获得感。

调试设备、摆放鲜果、测试信号……一场助农直播拉开帷幕,红彤彤的荔枝瞬间变身连接田野与市场的“金钥匙”。实践尾声,村电商服务站内,印有“宝楼红荔”标识的礼盒堆叠如山。队员们将其称重、封装、贴标,数百份承载“48小时鲜达”承诺的包裹,寄托着“凤山红灯笼”飞向全国的期待。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惠州学院“红星之光”队则在革命老区踏寻红色足迹。队员们深入赤坑镇大化村,倾听烈士后代讲述烽火岁月,编纂珍贵《红色赤坑纪实录》;在彭湃故居、红宫红场感悟“忠诚如铁、敢为人先”的革命气概;于黄羌镇双圳学校,将厚重历史化为情景故事与趣味互动,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崇敬之火。活动收官之际,团队聚焦“绿舜生态农庄”,以镜头记录乡村产业之美,制作助农宣传片,为绿色农产品拓宽销路。

短短数日,两支队伍以专业与热忱诠释青春担当。汕尾e农播小队以电商赋能传统产业,让荔枝香飘万里;“红星之光”队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南方+记者 陈欣欣

通讯员 黄丽嫦 彭雨悦 熊广浩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