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万亿级工业体量,佛山南海智能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新突破。
8月2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推动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融合发展,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提供有力支撑。作为佛山制造业高地,南海在此次大会上表现亮眼。
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戴嘉信 摄
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戴嘉信 摄
大会现场,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来自南海、“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成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佛山市艾思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南海单位成为副理事长单位,广东辰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南海单位成为理事单位。
在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环节,佛山华数机器人发布了行业先进智能焊接机器人创新产品,广东若铂机器人发布了行业先进机器牛创新产品,辰宜科技发布了博流新一代中文数据库。
华数智能焊接机器人发布。通讯员供图
华数智能焊接机器人发布。通讯员供图
其中,华数智能焊接机器人是一款集成力控、3D视觉和AI大模型的智能工业协作焊接机器人,通过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焊接过程的类人感知、路径规划与智能决策和高效执行,创新了基于力控的柔顺精准拖动技术、基于3D视觉的焊接自主规划技术、基于AI的智能工艺参数控制技术。
若铂机器牛是一款集自平衡、自主导航、目标识别和多功能作业方式于一体的四轮腿AI机器人,将主要应用于野外的农业高空作业和地面作业,亦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养、应急救援、工业生产、运输巡检等领域,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移动和作业难题,是已经可以落地变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博流新一代中文数据库发布。通讯员供图
博流新一代中文数据库发布。通讯员供图
博流新一代中文数据库在工信部相关部门的测评中,被评价为“首个不依赖美欧体系的数据库,直接面向AI和数据要素时代”。该数据库是行业内第一个100%自研纯中文数据库,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该数据库还是业内首个全同态加密的基础数据库,具备“明密文混排”与“一次一密”能力。
在企业创新技术及应用专题分享环节,广东冠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了《电力机器人突破性成果应用助力电网智能化》专题分享。该公司聚焦“带电接火、接地、裸导线绝缘涂覆”三大核心场景,以“人机协同”为核心方向研发系列电力机器人,技术已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现场还为佛山市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举行了授牌仪式。桂城街道瀚天科技城被授予“佛山市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南海)”称号,西樵镇广东西樵纺织产业示范基地被授予“佛山市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纺织)”称号,狮山镇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被授予“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称号。其中,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由佛山广工大研究院负责运营管理,截至去年底已聚集罗庚机器人、大捷智能、非夕科技等机器人领域上下游企业55家,涵盖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智能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等领域。
●相关
南海机器人产业家底如何?
南海区现有机器人领域企业超100家(包括自动化装备企业),其中机器人本体制造、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企业50多家,规上企业62家,专精特新企业4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现有机器人企业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企业为主,少量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企业。
目前,南海机器人产业已逐步形成“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产业全链条。其中,工业机器人以华数、汇博、非夕为代表;服务机器人以清洁机器人为主,包括九天创新、智科机器人、就选智能等;特种机器人涉及电力、建筑、农业、医疗等方面,包括冠能电力、云未、奥卡、建石、天下谷、若铂、爱比力等。
近年来,南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以真金白银吸引先进国产机器人企业落户南海,形成高端机器人产业集聚,扶持本地机器人生产企业、集成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机器人产业研发,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并开展示范项目认定推广等。
南海区相关部门表示,未来计划以构建自主可控国产化机器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工作主线,鼓励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培育,通过“双招双引”,聚焦集成应用创新和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打造佛山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培育高地,以“机器人+”引领本地制造业升级。
其中在空间布局方面,将构建南海区机器人、人工智能“1+1”双极牵引产业布局。一方面,依托狮山强大的制造业和应用场景禀赋,围绕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应用创新中心、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狮山新质生产力梦工场等特色产业园,打造以狮山镇为核心的南海机器人集成创新谷;另一方面,依托桂城成熟的城市配套和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围绕佛山市湾区人工智能集聚地先行启动区和佛山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基地(南海),打造以桂城为核心的南海人工智能组团。
采写:南方+记者 熊程
通讯员 竹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