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10万亿+!A股深企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作者 李荣华 2025-08-15 12:46

2025年8月中旬,上市公司进入加速披露中报的繁忙期,距离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近期,深圳多家A股上市公司交出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深圳424家A股公司市值突破10万亿,位居全国前列,以电子、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公司市值领跑全国,制造业与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科技创新与国际化布局纵深推进,共同勾勒出深圳资本市场的强劲韧性。

A股深企公司市值总和12年走势

A股深企公司市值总和12年走势

规模与质量双升,产业根基持续夯实

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深圳A股公司在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上同步发力。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A股深企达424家,公司市值约10.39万亿元(其中境内A股市值(含限售股)达9.24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速也创新十年新高,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第二。超千亿市值公司15家,招商银行与比亚迪成超万亿市值公司,二者也位居全国A股公司前十。

“制造业当家”特征显著。当前,制造业类A股深企在所有A股深企中不仅拥有最大规模的员工数量、行业市值、研发支出、政府补贴,还在营收、净利润、市值等核心指标上表现越来越亮眼。2025年6月底,深圳292家制造业类A股公司市值总计达55501.31亿元,这些行业中坚力量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其中,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AI相关业务强势增长,工业富联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均创下同期新高。实现营收3607.6亿元,同比增长35.6%;实现净利润121.13亿元,同比增长38.6%。

截至8月14日,已有118家A股深企披露中期业绩预告,其中预告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达到71家,其中26家预计实现翻倍增长、29家同比增幅在50%-100%之间。

截至2025年6月底,深圳已有285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6439.10亿元。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今年上半年,深圳各类上市公司,抢抓产业风口,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6月底A股民企和A股制造业公司数量及市值

2025年6月底A股民企和A股制造业公司数量及市值

从图2可见,A股深企在民企和制造业企业等指标的数量、市值及占比方面,在全国均位于前列。

截至当前,中报业绩尚未披露完毕,无法呈现A股深企的业绩全景。单从今年一季度来看,A股深企整体营收超1.53万亿元,净利润约1346.82亿元,规模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为上半年和全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引擎全速运转,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科技创新是A股深企的鲜明底色。实体产业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突破核心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A股深企研发力如何?从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底,约400家A股深企的研发支出合计规模约占中国A股公司研发支出总量11%。从比重来看,2024年年报披露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5%的公司就有55家,体现了A股深企对研发的重视。

以A股“研发王”比亚迪为例,其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研发支出合计为540亿元和142亿元,均位居A股公司首位。公司持续创新推动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市场与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214.60万辆,同比增长33.04%,其中海外累计销量超47万辆,同比增长132%,覆盖11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的标杆。

在AI与机器人赛道,深圳A股公司创新成果丰硕。汇川技术引领国产伺服系统,云天励飞聚焦AI推理芯片算法,奥比中光深耕机器人与AI视觉领域,兆威机电主仿生打灵巧手,由此推动深圳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布局与迭代,多项“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比如,奥比中光中报亮眼。上半年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04.14%;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212.77%,首度实现上市以来中报业绩扭亏为盈。

资本市场对深圳科创公司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5年6月上市的影石创新便是典型代表,其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达14.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3.16%,超过2024年科创板中位数12.6%,凭借核心技术成为全球智能影像龙头。

深圳证监局数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深圳已有11家公司在A股科创板、创业板IPO上市,募资93.92亿元,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占比超50%,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上市资源持续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A股深企加快深港融合和国际化

A股深企加快深港融合和国际化

开放布局纵深推进,全球竞争力稳步提升

A股深企积极融入全球市场,通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截至6月底,深圳参与沪港通、深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增至254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为境外投资者配置深圳优质资产搭建了便捷通道。同时,159家深圳公司在境外交易所上市,4家公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国际化资本布局不断完善。

涓涓溪流,可以成川。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赴港上市深企群体由小变大,已有136家完成上市(4家为人民币柜台交易品种),62家已递表。尤其近三年来,包含前年底的优必选,去年的晶泰科技、越疆科技、速腾聚创、佑驾创新,均成功敲钟。今年以来,更是有尚鼎芯、华大北斗、创新智联、安培龙、问止中医、北芯生命、乐动机器人、基本半导体、飞速创新、顺友物流、大行科工等一大批深企递表,再加上顺丰控股、立讯精密、江波龙、兆威机电、国民技术、峰岹科技、东鹏饮料、广和通、欣旺达、云天励飞等A股深企纷纷奔赴香港资本市场,推进“A+H”双平台布局,完善自身的全球化资本架构,获得国际化融资支持,也加速技术与市场的全球对接,加上腾讯控股、比亚迪、中兴通讯等,形成不容忽视的“深企力量”。

在业务国际化方面,A股深企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在2024年底,深圳75.65%A股公司披露境外收入,其中,境外收入≥20%有157家、≥50%有67家、≥80%有17家,境外收入占比前十公司有9家为制造业公司,包括“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

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A股深企在AI服务器、机器人、创新药等前沿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以工业富联为例,二季度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50%,业界关注的英伟达最新架构产品GB200系列产品实现量产爬坡。又如翰宇药业,上半年归属净利润预增1.42亿元至1.62亿元,同比预增1470.82%至1663.89%,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这一惊人数据背后,是公司历经七年业绩亏损,依然坚持创新研发、大胆调整战略方向、全力开拓国际市场的艰辛历程,也是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医药价值链中地位提升的生动写照。

撰文/制图:南方+记者 李荣华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