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罗源镇:三产融合促振兴,镇村蝶变展新颜

作者 施亮 2025-08-12 10:49

肇庆四会罗源镇,地处四会、清远清新、佛山三水三地交界,汕湛高速、省道、县道过境,有着全国“双百”最美古树群石寨人面子古树群,广东十大美丽乡村铁坑村,四会市第二家上市企业飞南资源公司。

如今,罗源镇全域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2024年入选省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并成功通过评定,圩镇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圩镇风貌焕然一新;罗源镇五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5万元大关,其中红旗村更是突破30万元,实现从撂荒地到“聚宝盆”的蝶变。

经过“美丽圩镇”工程改造的罗源圩镇面貌焕然一新。 罗源镇 供图

经过“美丽圩镇”工程改造的罗源圩镇面貌焕然一新。   罗源镇 供图

风貌蝶变:生态宜居与魅力提升

罗源镇将风貌提升与产业升级、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罗源一名最早自清朝叫罗源铺开始,寓意此地罗纳三山五水之源得名。近年来,罗源加强对铁坑村“两祠一室”的文物保护,引导向善的宗祠文化,形成了邻里互助、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等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的浓厚氛围。

铁坑村在衍荣曾公祠、闻乔曾公祠、秀水书室的原有基础上,融入农耕文化、曾子文化、传统经典文化等元素,将历史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充分融合,挖掘罗源文化特色文旅路径。

铁坑村。 罗源镇 供图

铁坑村。  罗源镇 供图

传说南宋末年,南宋驸马江日新偕赵氏公主迁徙到四会,其后人江晦岩在明成化年间(1470年)移居石寨村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至今,石寨村历经数百年风霜,南宋古城墙、江氏公祠、同所书室等散发着沧古韵味,是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石寨村活化利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遗产,将废旧石灰厂旧址改造为“古树矿坑月球营地”民宿,活化利用古树林公园景点,打造串联南宋江氏传统文化、古树森林公园、石寨古村落等点位的3A景区,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此外,当地龙头企业飞南资源投入6.5亿元实施环境治理技改,实现绿色生产,飞南乡村振兴基金会捐助罗源近50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以及绿美生态建设等领域;全镇推进桉树林改造450亩,打造“粤桂合作民族团结同心林”“青年林”“飞南林”等绿色点位,串联古树公园、相思林等生态节点,打造“一村一景”生态格局。

石寨村。 罗源镇 供图

石寨村。   罗源镇 供图

民生提质:幸福升级与成果共享

罗源镇构建“总网格长-网格长-片区网格员”三级体系,整合驻村干部、民警、社工等力量,解决安全生产、防汛防洪等民生诉求。建立领导班子联系群众“六个十”机制,联系十名无公职党员、十个市场主体等,2025年共收集并解决群众问题80余项。

罗源圩镇客厅(罗源镇游客服务中心)。 罗源镇 供图

罗源圩镇客厅(罗源镇游客服务中心)。   罗源镇 供图

罗源镇立足“罗纳绿美 源远流长”的特色IP,联手中铁上海设计院溯源三种使用体验,优化三重场景空间,服务三类人群,营造罗源的“未来社区”中心。该镇充分考虑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游客三类人群的使用体验,整合原文体广场、文化站、下沉广场等公共空间资源,将其划分为运动健身区、文化娱乐区和悠闲游览区,各功能区之间并非独立割裂,而是相互有联动和呼应的有机结合,丰富社区休闲娱乐模式,优化圩镇公共服务格局,提高在罗源圩镇生活的水平质量。如今,中心舞台、醒狮培训、健身器材、篮球场、圩镇客厅、绿美生态小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在主题公园星罗棋布。

罗源镇文化中心。 罗源镇 供图

罗源镇文化中心。   罗源镇 供图

罗源镇推广协商议事机制,完善村集体收益分配制度,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整合村域特色资源,发展农业加工项目,有效增进村民增收。

2024年全镇5个村集体收入均超15万元,其中红旗村高达30万元,较“百千万工程”实施前实现翻倍增长;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分红、共享菜园补贴等模式,农民获得多重收益。

产业振兴:多元发展模式与兴村富民

罗源镇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出多元产业发展模式,推动镇域经济全面壮大。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飞南资源积极响应号召,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和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2023年9月,飞南公司赴深交所挂牌正式上市,其持续通过投资兴业、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为罗源镇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5年上半年,飞南实现工业总产值32.55亿元,同比增长8.04%,固定资产投资9490万元,同比增长50.18%,近两年来累计为四会贡献税收超4亿元,成为四会市纳税最多的民营企业。

位于罗源工业园的广东飞南资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罗源镇 供图

位于罗源工业园的广东飞南资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罗源镇 供图

此外,罗源镇各村通过村委会领办合作社,将零散撂荒地整合为连片产业基地。全镇形成红旗村400亩稻鱼共生基地、洞心村200亩中华竹稻产业园、罗源村200亩蔬菜种植基地、铁坑村100亩香水柠檬种植园、石寨村100亩百香果种植园等规模化农业集群,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各村经济联合社培育特色农产品,打造差异化品牌:石寨村深耕“罗源人面”文化IP,开发文旅产品,人面酱非遗工艺登上纪录片《老广味道》;红旗村“姹紫嫣红”红薯获市场青睐;洞心村“中华竹稻”延伸出竹稻酒产业链,助力村集体增收。

石寨村“罗源人面”特色品牌产品。 罗源镇 供图

石寨村“罗源人面”特色品牌产品。   罗源镇 供图

罗源5个村委会联合成立四会市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探索电商助农路径。公司打破农户单打独斗局面,降低滞销风险,构建稳定供需链,与高校电商团队共建电商助农直播基地,成为村集体经济“倍增器”。

罗源镇以党建为魂、产业为基、民生为本,走出一条“三产融合、镇村联动”的特色路径。202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超70亿元,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5万元,较“百千万工程”实施前增幅达150%;盘活闲置土地与建筑20余处,创造经济价值超百万元;带动逾百名村民就业增收,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程度提高。

石寨村古树公园全貌。 罗源镇 供图

石寨村古树公园全貌。  罗源镇 供图

下来,罗源镇将持续深化“强村公司”运营机制,拓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局面,推动古树公园3A景区建设,盘活罗源旧中学民宿项目等产业链延伸,建设农文旅融合综合体。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黄智皓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