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面面观|从“排球之乡”看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作者 梁时禹 2025-08-25 20:40

8月25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在“排球之乡”江门台山市落下帷幕。在台山采访的4天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了“排球之乡”的魅力,更看到了全民健身事业在广东的蓬勃发展。

在台山,运动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到两鬓斑白的老人,都爱打排球。这种热爱,不会被天气阻挠,不会被情绪浇熄。

22日晚上6时许,一阵大雨浇灭了台山市区的暑气,也将记者前去露天排球场看球的计划打乱。一小时后,雨停了,处处都湿漉漉的。“或许一会地板就干了,大家又去打排球了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记者还是前往人工湖露天排球场。不出所料,湿漉漉的球场空无一人,只有路灯与球网。

当记者离去时,碰到了前两日采访的“独臂大侠”陈永坚,他穿着排球鞋,兴致勃勃地前来。“在家坐不住,看着雨停了就跑来球场了,说不定有人打球呢?”他说。

离开人工湖露天排球场时,陆续碰到了几个前来打球、看球的市民。“球场没人,回去吧。”听到陈永坚的话,他们有些失望地离开,“不看排球就难以入睡”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下雨,并不能熄灭市民们的热情。“排球之乡”给了记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记者来到了石花山公园。雨后的公园空气很是清新,偶尔有散步和骑行的人们。行至半路,一阵扣球的声音传来,循声而去,只见一群人正在一块露天球场打球,场地两边的水未干透,却丝毫不影响大家打球的热情。

“地板湿了,拖把擦一下就干了;球湿了,抹布擦一下就干了。只要雨停了,就可以打排球。”市民梁煜明和球友们有一个微信群,雨一停,约球的消息不断。“没办法,忍不住。”

在台山,基础设施更有保障。运动设施的覆盖率更高、可及性更广,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排球自由”。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只要想打排球,就有场馆可以提供。

近年来,江门和台山市政府更是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排球场地,一大批排球训练馆、排球灯光球场、室外标准球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落实体育场馆免费或低价开放的政策,使更多市民能参与到排球运动中。

“暑假从外地回台山,第一件事就是约朋友们打一场排球。”市民潘思源在外地求学,因基础条件限制,在室内打排球的机会不多,“室内打排球,可以鱼跃救球、扑球。在台山,有很多球馆可以供我们选择,塑胶球场和球网都很不错,打起来很舒服。”

在台山,体育展示的平台更多元。大大小小的排球联赛贯穿一年四季,参赛的门槛变低了,市民们参与的热情变高了,“全民健身”的氛围更浓郁了。

2024-2025年度“侨VA”联赛覆盖该市17个镇(街),超过100支队伍参赛,赛事跨度长达5个月。从农民、教师、货车司机,到返乡过节的青年学子,各行各业的人因排球而相聚在一起。

台山排球的发展,是广东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全运会是展示全民健身活力的窗口,更是推进健康生活理念的契机。广东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走向群众,让健康、美好生活的愿景变为现实,让体育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采写:南方+记者 梁时禹

图片:台山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编辑 王露纯 张茵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