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 不痛不痒,一查竟是癌?这些“悄无声息”的癌症,很多人发现已是晚期→

广州卫健委 2025-08-25 18:08

“不痛不痒,一查竟是癌症?”

“年年体检,发现时却已是癌症晚期?”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

特别提醒:

某些癌症天生属于“隐匿癌”,

其发病过程悄无声息、不痛不痒,

很多人在发现时已是癌症晚期。

不痛不痒,一查却是癌症

前阵子,家住杭州的34岁宝妈张女士(化名)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结果发现,干干净净的胃里竟有一小片糜烂,活检病理显示为恶性程度极高的印戒细胞癌

印戒细胞癌的显微涂片。图源:腾讯医典

印戒细胞癌的显微涂片。图源:腾讯医典

“我没有任何不舒服啊,怎么会和胃癌扯上关系?”张女士怎么都想不通。经过与医生沟通发现,这可能与她三餐不规律、经常吃腌制食品有关。

好在发现及时,癌症还处于早期阶段,经过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这几种癌症不“喊疼”

发现常已是晚期

除了上述案例中的胃癌,还有不少癌症也是“悄无声息”的,很多人发现已是晚期,一定要提高警惕。

1. 肝癌——代偿能力强大

为什么很多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这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二是肝脏的代偿能力强大。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潘战和介绍,肝脏是典型的“沉默器官”,哪怕受到了一些损伤,也不轻易“喊疼”。代偿能力强,肝脏长了肿瘤也仍可以功能正常,等到真的明显有症状,那这个时候很可能不是早期了

2. 肺癌——缺乏痛觉神经

很多肺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甚至出现了转移。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胡洋表示,人类的肺部缺乏明显的痛觉神经,出现问题时机体反应往往并不明显,加之肿瘤早期并不会引发炎症反应刺激,因此肺癌早期患者基本无法自我察觉

临床上早期肺癌几乎都是通过体检或者意外检查发现的。如果患者因出现症状前来就诊,多数已发展到中晚期。

3. 胰腺癌——“癌中之王”进展迅速

胰腺癌也被很多医生称为“癌中之王”,经常在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这主要是因为胰腺位于腹腔深处,常规体检难以触及;同时,胰腺癌生长迅速,相对于一些发展缓慢的癌症(如某些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较快。从早期发展到晚期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留给早期诊断的时间很窄

4. 卵巢癌——深藏盆腔深处

卵巢位于盆腔深处,空间相对较大。卵巢肿瘤生长的早期阶段,体积很小,不会压迫或侵犯邻近器官,也不会引起明显不适。同时缺乏像宫颈癌(巴氏涂片)或乳腺癌(钼靶)那样简单、有效且广泛应用的筛查方法。

3. 肾癌——强大的代偿能力

很多肾癌发现都是偶然发现,这主要是因为肾脏的位置较深,早期肾脏肿瘤可能不会压迫到重要的结构,因此不会产生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而肾脏也是一个具有强大代偿能力的器官。所以,肾脏肿瘤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静悄悄”地生长而不被发现。

这些预防筛查方法要知道

1. 胃癌

高危人群: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慢性胃病患者;

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食品等人群;

吸烟、重度饮酒的人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有胃癌家族史;

40岁以上人群。

筛查方法:4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

2. 肝癌

高危人群:

长期熬夜、过度饮酒者;

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者;

肝硬化、重度脂肪肝患者;

有肝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血清甲胎蛋白检查。

3. 肺癌

高危人群:

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

长期吸二手烟者;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等肺部慢性疾病的人群;

工作中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

筛查方法: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肺部螺旋CT。

4. 胰腺癌

高危人群:

长期吸烟、喝酒者;

有胰腺癌家族史;

糖尿病患者;

慢性胰腺炎患者;

长期接触重金属的人群。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遵医嘱抽血化验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或做腹部B超、CT。

5. 卵巢癌

高危人群:

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者;

有卵巢癌、乳腺癌或其他相关肿瘤家族史者;

未生育或晚生育的女性。

筛查方法:肿瘤标志物血清CA125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是筛查“金标准”。

6. 肾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有泌尿系统病史或家族病史;

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

体检时尿常规异常者。

筛查方法:B超检查、尿常规检查是筛查“金标准”。

最后,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如果发现自己最近出现持续疲劳、体重骤降、大小便习惯改变等信号,即使不痛不痒也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就医检查。


来源:健康广东综合健康时报、深圳卫健委、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等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