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数字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连续九年领跑全国

作者 许宁宁;昌道励 2025-08-23 20:01

8月22日,2025数字湾区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了《2025数字湾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1%,连续九年领跑全国。

2025数字湾区会议在广州举行

2025数字湾区会议在广州举行

《报告》指出,数字湾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已在战略定位与政策协同上形成全域合力。国家层面,从“加快数字化发展”到“健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持续为湾区数字经济赋能;地方层面,《数字广东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部署50项任务,香港聚焦数字贸易、金融、科技三大领域推出“LEAP”框架,澳门则通过电子支付普及与中小企业数字化支援计划夯实民生数字基础,三地政策协同体系逐步完善。跨区域合作更现突破,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已服务超10家机构,医疗数据跨境传输助力500余例会诊病例高效处理,电子印章跨区域互认让深惠企业业务办理时间从一周压缩至一天。

在数字关键基础能力建设上,湾区“硬基建+软生态”双线领跑。网络基建方面,截至2025年上半年,广东5G基站达42.3万个,5G用户1.21亿户,占全国5G用户超10%,农村5G信号实现19382个行政村全覆盖;算力枢纽领域,韶关集群机架数量扩充至15万标准机架,构建“大湾区3毫秒”高速算力时延圈;数据要素市场加速成熟,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加快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全国首单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已在深交所发行,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融资实践持续落地。

此前,广东省数字经济学会正式发布了全国首个数字湾产业-政策大模型(DBayGPT)。DBayGPT已建立涵盖6600万家企业和2200多万条政策的数据库。深度融合生成式政策模型(PoGPT)、行业资讯模型(InGPT)和企业模型(EnGPT),依托原创数据治理算法和垂直模型优化,实现政策文本分钟级解析、产业动态实时预警,并形成“数据平台+API接口+本地部署”的多元服务模式,面向全国各级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根据DBayGPT数据,截至2025年6月,全省数字经济存量企业达48万家,同比增加14.63%,广东省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更加凸显。全省数字经济领域有上市企业153家、专精特新企业28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69家,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跟进”的优质企业梯队。全省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20%,东莞、深圳“链式转型”模式已在12个地市推广。

《报告》指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粤东西北与珠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境数据治理规则衔接等问题仍需突破。

面向“十五五”,《报告》展望,湾区将以技术突破引领新质生产力飞跃,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攻坚;以要素流通构建全球数据枢纽,完善粤港澳数据“直通车”机制;以生态协同打造“数字技术-产业转型-民生服务-绿色发展”全链条融合体系,全力冲刺全球数字经济第一湾区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湾区动能。

南方+记者 许宁宁 昌道励

编辑 钟烜新 陈梅玉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