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通道标识醒目、主街风貌雅致宜人、河道波光粼粼、绿美生态小公园欢声笑语不断……行走在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自入选“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名单以来,良口镇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与地域特色,围绕“1+4+7+9+N”建设要求,以美丽圩镇建设为突破口,在镇域经济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规划先行
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口镇深刻认识到科学规划对乡镇发展的重要性,紧扣“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目标,结合自身生态资源、产业基础与人文底蕴,编制了《良口镇(中心镇)乡镇建设规划(2024-2026年)》,并配套“一库三图一书” (项目库、现状图、规划图、施工图和说明书)。
规划以“生态赋能,智汇新界”为定位,提出生态产业兴镇、服务提质优镇、品质风貌塑镇三大发展策略,构建起“一心两轴三片”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心”即圩镇核心区,承担综合服务功能;“两轴”串联南北发展脉络,推动区域协同;“三片”联动圩镇南北三大版块,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基于此,良口镇科学谋划了近中远期66个建设项目,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这份精心编制的规划,也在第二批典型镇建设规划省级审查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等次,为良口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坚突破
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人居环境是乡村发展的“面子”,更是群众幸福感的直接体现。良口镇以“四项攻坚行动”为抓手,全方位改善镇域环境。
在“六乱”整治上,良口镇联合电力、通信、广电等部门,打响“三线”整治攻坚战。工作人员深入街巷,对杂乱的电线、网线进行梳理,累计整治问题点位120余处,实现主街“三线”下地改造,让空中“蜘蛛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的天际线。同时,实行网格包干制度,将圩镇划分为多个责任网格,镇村干部、志愿者定期开展人居环境巡查与整治,督促商户落实“门前三包” 。如今,圩镇环境从“一时美”迈向“时时美”,居民参与环境维护的自觉性显著提升。
圩镇三线整治前
圩镇三线整治后
垃圾治理方面,良口镇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配置4台压缩车辆、12名专业清运人员,规划5条清运路线,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在公厕管理上,严格执行“统一规范、专人负责、精细作业”的保洁模式,定期对公厕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与维护,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干净舒适的如厕环境。污水治理同样不遗余力,投入290.016万元用于生活污水运营维护,保障良口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有效守护了碧水蓝天。
品质升级
打造特色圩镇名片
为提升圩镇品质与吸引力,良口镇全力打造美丽圩镇“七个一”工程,让圩镇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走进良口镇,醒目的乡镇入口标识令人眼前一亮。利用公共空间打造的240亩综合服务广场,集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成为居民日常活动与游客打卡的热门场所。105国道入口通道经过整治提升,铺设了骑行道,优化了绿化景观,整治了农房风貌,一条层次分明、风景如画的生态旅游通道串联起沿途美景。
生态设计小镇闲置展厅经改造后,变身集历史展示、规划宣传、文化展览、群众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良口的历史变迁,感受当下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的美好蓝图,成为展示良口形象的新窗口。
鸭洞河经过精心打造,摇身一变成为水清景美的休闲胜地。河道旁增设了健身设施、休闲座椅,修补了亲水步道,清理了周边垃圾,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游客前来散步、拍照,享受亲水之乐。绿美生态小公园则以“全龄适用”“寓教于景”为理念进行升级,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域,设置了廉政宣传栏、廉政走廊等文化设施,融入健身器材,将自然景观、人文元素与廉政文化巧妙融合,成为居民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圩镇主街通过增设休憩座椅、悬挂节庆装饰,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氛围;联合交警部门常态化治理车辆乱停放,合理划定非机动车停车位,保障街道畅通有序。沿街建筑融入良口山水文化元素与岭南建筑风格,改造后的特色商铺林立,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消费。
农贸市场也实现“华丽转身”,内部基础设施与消防设施全面升级,外部通过设置升降桩、加强停车管理,配合专职保洁人员维护,彻底告别“脏乱差”,实现“颜值”与“气质”双提升。目前,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已全部完工,累计投入约400万元,让良口圩镇焕发全新魅力。
惠民利民
夯实民生保障根基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良口镇聚焦民生需求,多举措提升基础服务设施水平。在养老服务领域,良口镇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对接企业推行敬老院公建民营运营机制,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和优质服务资源,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为医院添置医疗器材,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为方便群众办事,良口镇将闲置的老税所改造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一门式,一窗受理”的政务服务模式进行功能布局。在这里,群众无需多头跑,只需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多项业务,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良口镇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完成17个行政村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让村民喝上更安全、更优质的自来水;实施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新增17个农污处理设施点,惠及2万余名群众。此外,全面整治3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争取1300万元移民资金用于建设联平美丽家园,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赋能
激活镇域经济引擎
产业兴则百业兴。良口镇立足资源优势,狠抓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招商引资方面,良口镇成果斐然,成功引入60亿元投资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牛路水库、从化马场第二通道及S355线道路拓宽等重点项目征拆工作顺利完成,为项目落地建设奠定基础。202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位居全区前列;30个行政村全部提前实现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目标,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
文旅产业是良口镇的一大特色优势。当地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与文化底蕴,举办了从化一百越野赛、杨梅节、番薯节、梅花节、赛艇节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千泷沟大瀑布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文轩苑入选广东省金品级乡村酒店,全镇全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此外,良口镇还在土特产产业上做足文章。扩大农产品及中草药种植面积达2400余亩,通过举办杨梅节、番薯节等特色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土特产销售额超2000万元。其中,“番薯王”以6888元的高价拍卖成交,极大提升了农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从规划蓝图到落地实践,从环境整治到产业振兴,良口镇在“百千万工程”的指引下,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镇域发展的新篇章。未来,良口镇将继续深化典型镇建设,向着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旅示范镇的目标稳步迈进,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
文字:陈宝怡 通讯员良口镇“百千万工程”办公室
图片:通讯员良口镇“百千万工程”办公室 部分为资料图片
编辑:黄丽敏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