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有关情况。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发布会上介绍,在过去十年的创新探索基础上,《工作方案》确定了试点扩围、分类推进新的试点任务等内容。为加快形成更丰富多样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试点工作效率,此次试点任务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全面铺开,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除现有11个试点省市外,新增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
《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一是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开放:
在电信领域,提出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试点任务;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产业链条。
在医疗领域,提出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境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短期执业;支持开办外资护理学院;允许以捐资方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支持建设基因与细胞治疗专利专题数据库;探索优化罕见病药品进口抽检模式等。
在金融领域,提出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吸引境外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体系)基金、认证鉴证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开展绿色债券评级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等。
在商贸文旅领域,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在天津支持试点传统经典车(老爷车)保税展示及托管业务;在海南支持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展进口使用特医食品、保健食品先行先试。
在交通运输领域,支持开展集装箱下海、互换、共享等合作,探索“一箱到底”;打造跨境公路班车过境“绿色通道”;探索支持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出口的联运新模式等。
此外,还在赋能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提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提出多项试点任务。
二是在完善要素保障方面,围绕过境免签、永久居留、支付便利、执业资格认可等方面提出试点任务,便利境外人才入出境与从业执业;围绕涉外仲裁、律师执业、国际司法合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强化法治保障,有序开展涉外法律业务。
三是在推动规则、规范相通相容方面,在数据跨境流动、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商用密码等重要业务领域,不断完善基础规范;在碳排放、碳足迹管理、跨境货物联运、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数字身份、电子发票等领域推动境内外管理规范相通相容等。
四是在加强风险防控协同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制定完善重点产业开放实施方案和监管措施,有序推进实施。
凌激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与试点省市一道,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落实《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推动试点工作提速加力,更好引领带动全国服务业开放,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卫健委:目前国内短期执业的境外医务人员约有1500多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发布会上介绍,此次试点方案在医疗领域又部署了很多新的任务,比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当地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在当地短期执业,并且要简化和优化审批的流程;在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并且要加强临床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和院际间的共享等任务。
在发展外资医疗机构、引进境外医务人员等方面,此前的试点已取得了积极成效。焦雅辉介绍,据统计,目前外商合资、独资医疗机构有15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试点城市。“这些外资医疗机构,一方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满足当地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外资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服务模式等对国内医疗机构也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她还介绍,目前在国内短期执业的境外医务人员大概有1500人。“这些境外医务人员,一方面对国内医疗机构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在医疗领域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一方面,也为我国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加上之前我们已经开展的包括外商独资医院等试点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坚定不移有序推进医疗领域扩大开放的鲜明态度,我们下一步也将会指导这些试点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扎扎实实落实好试点任务。”焦雅辉说。
她表示,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目的是要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一方面是要丰富当地的医疗服务供给,满足国内居民以及在华的外籍人士差异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和国内的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形成互补格局。
此外,积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外资医疗机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我们也鼓励外资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和使用中国版的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并且以此对接国际上的商业健康保险。”
焦雅辉进一步表示,在试点过程中,卫健部门将指导试点城市不断动态梳理总结试点情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政策做好充足准备。
去年11个试点省市吸收外资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一半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我们的试点示范经历了10年的创新探索,最早2015年从北京开始,后来拓展到11个省市,先后推出了7轮15份试点工作方案、1300多项试点任务,试点任务不断向纵深推进,试点地域范围也在有序展开。这项工作“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示范先后7次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在北京、天津等4省市和沈阳等6个城市暂时调整实施相关法规,涉及旅游、养老、增值电信、职业技能培训等多个领域,为开放措施的落地提供了法治保障;推动形成了绿色金融、国际商事仲裁、跨境物流运输等方面多项标准创新成果,参与和推动了相关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和修订;持续深化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以及科研成果赋权转化、跨境融资等多个方面的制度改革;协调完善外汇形势分析与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工作制度,开展工业领域数据出境安全管理试点,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了产业安全。
二是促进了产业开放。试点示范推出了科技、金融、文化、电信、教育等12个行业领域开放举措,培育了大型设备和运输工具融资租赁、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共享医院、特医特药跨境医疗保险等多类新业态新模式。2024年,11个省市的服务业吸收外资2932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一半。
三是服务区域开放。试点示范省市对照试点任务,推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深化跨区域跨省市的贸易投资、民生保障合作,促进创新协同、市场共建、产业联动与要素融通。比如,京津冀三地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加强了港口、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业务协作,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长三角省市共建了产业链协同机制,深化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推进医疗医保、人才服务等领域信息互通及权证互认;成渝双城经济圈合力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朱冰介绍,截至目前,试点示范已形成了9批190多项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近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公开发布了一批创新性强、实用性好、具备示范意义的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具体包括创新了QFLP余额管理制度、创新保税商品集拼出区模式、优化外籍人员社保经办业务等9项试点经验。近期还将陆续推出成熟的经验和案例。
南方+记者 王诗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