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悄然改写知识的边界,当科技与人文的交响在教育场域愈发清晰,阅读,始终是锚定成长方向的罗盘。随着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临近,南沙区的校长们化身“荐书人”,带着对教育的热忱与思考,为师生、家长和广大读者分享自己的私藏书单——既有解码数字时代生存法则的前沿探索,也有深耕心灵成长的温暖洞察;既能看见科技浪潮中闪烁的创新火种,亦能触摸传统文化肌理里的精神根脉。
从心理学的品格塑造到AI时代的学习革命,从乡土中国的文化寻根到科学家精神的薪火相传,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对“培养怎样的人”的深刻叩问。在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这些经过沉淀的文字,终将化作滋养成长的养分,帮助我们在变化中锚定自我,于未知前保持勇气。
世界读书日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跟随南沙校长的书单,提前踏上这场联结过去与未来、科技与人文的阅读之旅。哪一本书,会成为你心中“照亮成长”的那束光?快来投票告诉我们吧!
哪本书让你最感兴趣?(按姓氏拼音排序,排名不分先后)(可多选) 常志清荐读《给孩子的人工智能课》 常志清荐读《乡土中国》 陈淑贤荐读《DeepSeek实用操作指南(青少年版)》 陈淑贤荐读《谁都不能替你长大》 胡国胜荐读《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 胡国胜荐读《文学里的广州》 胡国胜荐读《教育新语 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 黄志远荐读《智能涌现》 刘敏荐读《孩子的品格》 刘敏荐读《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严明堂荐读《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 提交
01《给孩子的人工智能课》
荐读人: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党委书记 常志清
荐书语:这是一本引领青少年走进AI世界的启蒙书。全书以生活化场景切入,通过趣味案例和动手实验,将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复杂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认知拼图。书中独创的“项目式学习地图”既培养计算思维,又启发创新意识。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尤其赞赏其“科技向善”的价值引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育未来公民的伦理自觉。这不仅是打开智能时代的钥匙,更是播种创新火种的沃土,推荐给所有渴望触摸未来的AI探索者。
02《乡土中国》
荐读人: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党委书记 常志清
荐书语:《乡土中国》是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它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用通俗易懂的笔触勾勒出中国乡土社会的深层肌理,堪称理解传统中国的重要钥匙。这本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书中提出的“差序格局”“礼治秩序”“血缘与地缘”等概念,精准剖析了乡土社会的运行逻辑,让我们看到中国人以己为中心、由亲及疏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乡民通过习俗维系社会运转的方式,这些内容至今仍为解读城乡差异、代际观念冲突提供着思想透镜。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乡土中国》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情世故,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社会启蒙之书”。
03《DeepSeek实用操作指南(青少年版)》
荐读人: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校长 陈淑贤
荐书语:一本专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AI学习宝典。书中以简洁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教会读者如何将AI工具DeepSeek转化为学习、创作与思考的超级助手。从基础操作到高阶技巧,涵盖写作、编程、语言翻译、知识整理等多元场景,更有“辩论模式”“记忆宫殿”等学习方法,帮助青少年在互动中提升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适合渴望高效学习、希望用AI赋能成长的青少年,助他们在数字时代脱颖而出。
04《谁都不能替你长大》
荐读人: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校长 陈淑贤
荐书语:作者刘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学者、青少年心理成长咨询专家,他总结多年青少年心理成长课的实战经验,直面青春期自我认同、情绪管理、学习方法、社交情商等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解决青少年情绪困扰和心理困惑,帮助青少年形成自我认知,养成独立成长意识和内心强大的独立人格。
05《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
荐读人: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 胡国胜
荐书语:这本书以亲切平实的笔调,如老友叙谈般,把30余位科学界功勋为国家奉献一生的故事跟你娓娓道来。故事短浅,不影响其精神风采。他们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与创新精神都是我们国家与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启示: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我们如何传承先辈精神,以创新与担当续写时代华章?
06《文学里的广州》
荐读人: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 胡国胜
荐书语:《文学里的广州》(全四册)以小说、散文、诗词、杂记四种文学体裁,多维度展现广州独特的岭南文化气质。将岭南传统文化之美与现代文化之新共融互通、交相辉映。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广州,能更深层地体会广州这一座千年古城的底蕴。岭南文化所蕴含的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精神品格,既是广州历史积淀的珍贵遗产,也是人文湾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文学作品理解广州、解读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的发展脉络,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文化命题。这套丛书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文学参照和思考维度。
07《教育新语 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
荐读人: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 胡国胜
荐书语:在DeepSeek、ChatGPT等AI技术日益精进,未来还将出现更强大智能应用的背景下,学生还需不需要学习?学什么?怎么学?教师会不会被取代?相信大部分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这本书为我们拨开迷雾:教育不会被取代,但一定会被重新定义。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作者不仅回答了“教什么”(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和“怎么教”(人机协同的个性化学习)的关键命题,更让我们明白“淘汰你的不是AI,而是会用AI的人。”那么孩子们要怎么武装自己来面对时代发展呢?书中说“最好的创意不是人工智能为我们创造的,而是人工智能与我们共同创造、相互启发的。”教育的未来,不是人与AI的竞争,而是协同共舞。
08《智能涌现》
荐读人:广州市南沙麒麟中学校长 黄志远
荐书语:在这个AI重塑世界的时代,张亚勤院士的《智能涌现》可以成为心怀星空的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科技启蒙之书。它不像传统教科书般晦涩,而是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带你在脑机接口的实验室、量子计算的云端、智能城市的蓝图中穿梭,见证人类如何用代码编写文明的下一篇章。
09《孩子的品格》
荐读人: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常务副校长 刘敏
荐书语:作为扎根南沙热土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品格的塑造。值此世界读书日之际,我郑重向全体师生、家长推荐彭凯平、闫伟所著的《孩子的品格》——这部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石的育人指南,恰似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新时代品格教育的深层路径。
书中以"优势品格"为核心,深刻剖析了抗逆力、共情力、成长型思维等七大品格素养的培育密码。这不仅是一部教育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回归教育本质的行动纲领。在当下教育易陷于功利与内卷的语境中,作者用科学实证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视角,启示我们:真正的教育应如静水深流,当以品格涵养根系,让每个孩子在接纳自我、理解世界的正向循环中,生长出直面未来的精神骨骼。
教育者当如园丁,既要看见幼苗当下的姿态,更要预见其百年后的风骨。愿此书能启迪我们共同思考:如何让学校成为品格生长的沃土,让教育回归"成全人"的本质。期待与诸君共读共思,在南沙这片教育热土上,培育出兼具中国灵魂与国际视野的品格栋梁!
10《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荐读人: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常务副校长 刘敏
荐书语:人工智能正以超越人类想象的速度重塑世界。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场关乎文明走向的深刻变革。在这个技术与哲学交织的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察未来的窗口。三位作者——外交战略家基辛格、科技领军者施密特与计算机科学家胡滕洛赫尔——以跨领域的智慧,从历史纵深到未来图景,从技术逻辑到人性本质,层层剖析人工智能如何重构社会秩序、挑战人类身份认同,并叩问人类文明的终极命题。
书中警示我们:人工智能的“黑匣子”不仅带来效率的飞跃,更潜藏着伦理的深渊。当算法决策渗透至医疗、司法甚至战争领域,当“深度伪造”模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人类如何守护理性的尊严与道德的底线?当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曙光初现,人类是否已准备好与一种超越自身认知的智慧共生?这些问题,既是对技术的反思,更是对人性的拷问。
作为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工作者,我尤为关注书中对“人机协同”的深刻洞见。未来的教育,绝非培养与机器竞速的“工具人”,而是塑造能驾驭技术、坚守人文的“完整人”。我们需要培养学子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与情感智慧——这些人类独有的禀赋,将在AI时代焕发不可替代的价值。人工智能可以优化数据中心的能耗,却无法替代医者仁心的温度;它能破解棋局的奥秘,却难以参透诗歌中的哲思。因为技术终需以人性为魂,方能让文明行稳致远。愿此书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与哲思,期待与诸君共读共思,在南沙这片教育热土上,培育出兼具创新与活力的中国栋梁!
11《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
荐读人: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校长 严明堂
荐书语:这是一本聚焦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书籍,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家长通过提升自身认知和规划能力,进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与长远视野。书中重新定义“成功”:从“考上名校”转变为“成为有选择权的人”;获得一份“教育路线图”:知道在孩子5岁、10岁、15岁等阶段分别重点培养什么能力;建立家长互助视角:学会从其他优秀家庭案例中提取适配自身的方法。每一本书都是一位校长对教育的深情期许,每一段荐书语都藏着对成长的温暖指引。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以书为舟,在南沙教育的暖阳里,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撰文:南方+记者 李心迪
设计:韩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