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疆边陲的疏附县,一座兼具岭南特色与援疆印记的标杆学府正拔地而起。在广东教育援疆的强力推动下,南疆首个由援疆资金建设、广州办学团队管理、援疆教师引领教学而建成的广州新城实验中学,将力争打造成喀什地区环境最美、设施最优、条件最好、功能最全,具有岭南特色和援疆印记的优质示范特色样板学校。
4月28日,疏附县人民政府与广州市教育局在疏附县委正式签署了教育对口支援框架协议书,同时,疏附县教育局与广州协和学校签订托管帮扶协议书,将广州新城实验中学办学管理托管给广州协和学校,进一步发挥广州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携手开启育人的崭新篇章,促进疏附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岭南风”“科技范”十足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计划9月开学
“上楼下廊式”的仿岭南骑楼建筑风格,体现岭南建筑古朴神韵的灰瓦屋面,表达现代学校建筑朝气与激情的红、黄真石漆砖饰面……在喀什疏附,刚刚落成的广州新城实验中学,处处可见的“岭南风”令人耳目一新。
教室内“科技范”十足。统一配备的智慧黑板、录播系统和AI 课堂分析观察系统,可一键开启录制,记录教学过程,可实现实时捕捉学生表情、动作,同步完成电子巡课系统建设,教师可远程查看班内学生情况,智慧黑板当前播放内容。此外,所有教室都配备了ABS智能书包柜、物联灯光控制系统,可调节式的课桌椅,能够适配不同身高、年龄的学生使用,防止学生弯腰、驼背。
综合楼内,心理健康室、卫生保健室、开放式运动区、舞蹈音乐排练区、声像图书室等一应俱全。走进525平方米的声像图书室,动静结合的分区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阅读、分享、路演等活动于一体的趣味成长空间。自动借还书系统、智能推荐系统、电子书架、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方便学生检索、借阅和个性化推荐,也实现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了图书馆的运营效率。
来自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援疆干部,挂职疏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项目基建部分负责人黄涛介绍说,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是喀什地区首个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造的校园项目。项目对标广东名校建设标准,多次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既关注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强调素质培养的特点,又立足疏附实际合理功能布局,力争打造成喀什地区环境最美、设施最优、条件最好、功能最全,具有岭南特色和援疆印记的优质示范特色样板学校。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作为疏附县2025年九大民生实事之一,也是广东省教育援疆示范性工程。据广州教育援疆工作负责人郭国星介绍,该项目一期投入2.2亿元,总占地面积200多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规划建设教学楼4栋、学生宿舍楼4栋、实验楼和综合楼2栋、食堂、报告厅、体育馆、运动场等其他附属工程,还配套声像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等现代化的功能场所。
学校计划今年9月正式开学,设计规划有3500个学位、77个教学班,实施小班化教学与特色课程培育,利用好总校师资,贯通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创新合作办学新模式
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作为喀什地区的近郊县,疏附县拥有超25万人口。调研结果显示,疏附县的人口高峰或将在2029年左右到来。近年来,尽管该县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源已趋于平稳,但初中与高中的生源却急剧增加,未来三年内,初高中阶段的适龄人口将达到峰值。为了应对这一生源变化带来的学位紧缺问题,新建一所中学显得尤为迫切。疏附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付国庆表示,广州新城实验中学的建立,将有效缓解疏附县初高中阶段在高峰期学生入学面临的学位压力。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将打造成为广东教育援疆的品牌项目,包括校园内的设施、设备等硬件,信息化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等软件,都将引进广州名校共同建设。”付国庆期望,各方携手努力,将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打造成疏附县“家门口”的内高班。
广州援疆工作队队长罗亮表示,广州新城实验中学的建立,不仅可以缓解疏附县即将出现的学位缺口问题,更重要的是将结合广州市教育强市的优势、利用广州教育资源的独特性,导入广州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为当地教学水平带来全面、实质性的提升,让疏附县整体教育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教育援疆是治本之策。新建一所学校,不只需要硬件的投入,要带动当地教育发展,更多在人。”广东援疆前方总指挥林国华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林国华表示,广东教育援疆探索托管合作办学这一创新模式,并在广州新城实验中学落地实施,能够将广东先进教育理念“移植”到当地,为当地在教育思路开拓各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此,广州援疆工作队创新采用“穗疏协同、援受结合”的帮扶机制,由广州协和中学派驻专业团队托管,通过选派专业管理团队进驻,穗疏双方协作打造一支“骨干引领、专兼互补、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是南疆首个由援疆资金建设、广州办学团队管理、援疆教师引领教学的学校。我们有信心将其打造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条件优良、功能齐全、喀什地区名列前茅、兼具岭南特色与援疆印记的示范性标杆学校。”广州教育援疆工作负责人郭国星表示。
教育援疆走出“广州路径”
实现“长效造血”的跨越式发展
伴随疏附县人民政府与广州市教育局正式签订教育对口支援框架协议书,未来三年,穗疏两地将以点对点结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围绕教育创新和公共服务、教育教学管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办学、学生交往交流和教育管理干部、教师队伍培养等重点,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加快推进疏附县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疏附县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
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来工程”。自2023年5月进驻新疆以来,广州援疆工作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累计投入4.34亿元实施55个教育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育、智慧教育、文化润疆等系统性工程,助力疏附县教育实现从“输血帮扶”到“长效造血”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已建成广州新城实验中学1所、职校实训室3间、声像图书室3间,惠及全县30所特色文化校园,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走出了一条教育援疆的“广州路径”。
站在新起点,广州援疆工作队将持续深化“需求导向、长效造血、文化筑基”三大经验,把“五个认同”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注入持久教育动能。
通讯员:广州援疆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