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
播出《海洋牧场忙春耕》
聚焦湛江“海上春耕”
不断向深远海挺进
在湛江乘快艇出海
沿途可以看到星罗棋布的各类养殖浮排
继续往深处开
可以看到一个个巨大的圆形塑料浮圈
塑料浮圈下挂着渔网
这就是深水网箱
一个周长90米的重力式网箱,通常就能养7万-10万斤鱼,这相当于以前几十个渔排的产量。“现在是网箱生产的高峰期,订单差不多排到6月份,6月发货大概有250个网箱。”相关负责人说道。
湛江三面临海
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
和将近12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
自古就是天然渔场
具有发展现代海洋牧场
打造蓝色粮仓的先天区位优势
近年来,湛江市不断向深海挺进,海面上矗立起一个个大型智能深水养殖装备,“恒燚一号”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恒燚一号”的网箱大概每年可以养殖1000吨左右的金鲳鱼,市场价值按每公斤30元计算,每年产值将近3000万元,“恒燚一号”5000万元投资大概4年可以收回来。
“海威一号”和“海威二号”
是流沙海域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组合
平台采用海上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
可节省60%的人工成本
不仅如此
“海威二号”网箱上装有气象站
有浪高仪,有叶绿素,有溶解氧
为后续做相应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海洋牧场智能化升级
目前
以“恒燚一号”和海威系列为代表
湛江的海洋牧场还在不断进行智能化升级
而这样的蝶变离不开科研机构的助力
据了解,目前湛江湾实验室已经为湛江近海区域的110个网箱以及“海威一号”“海威二号”等养殖装备上安装了智能化设备,除了可以实时监控养殖设备中的鱼类的状态,还能采集到气象、水质、流速、声波等多类数据。
此外
湛江湾实验室还瞄准当地养殖企业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
这艘由湛江湾实验室和养殖企业共同研发的无人投料船,通过远程操控能够自主航行,自主避控,自主靠离网箱和自主投喂,不仅可以减少养殖成本,还可以在出现极端天气和突发状况的情况下实现无人投喂。
不久前,湛江湾实验室参与研制的“湛江湾1号”成功下水,这是全球首个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集海上半潜养殖,自主航行地台、绿色能源供给、智能控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养殖水体8万立方米,具备年产2000吨名贵鱼类产能。
除了“湛江湾1号”
湛江还在谋划
打造深远海养殖的装备集群
“2025年计划新增7个桁架平台以及400多个重力式深水网箱,不断扩大养殖的规模。同时,今年计划至少建设和申报两个省级渔港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牧场的建设。”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莫建军说道。
向海而兴,以海为田
湛江各式各样的智能化渔业设备
正被源源不断地投入到一座座蓝色粮仓之中
为渔业生产注入科技力量
整理:邓巧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