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在广州举办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系统介绍三明医改实践与探索,总结梳理广东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做法与成效,并对下一步全面深化医改工作作出部署与要求。
▲培训班现场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出席并讲话,副主任易学锋传达国家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主要精神并作开班动员。
刘利群要求,要准确把握深化医改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紧扣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要求,用好市、县域内住院率等结果导向指标,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医改领导工作机制。要以系统集成为导向,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要以强化政府投入、价格支付改革、薪酬分配改革、编制管理改革为重点,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要以预防为主,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要持续加强医药卫生领域廉政建设,创新行业监管手段,持续整治腐败问题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刘利群强调,广州、惠州2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家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要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示范。要以地市为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主要单元,主动担当作为,破解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国深化医改及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贡献广东力量。
“这次培训班,既是一次系统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培训班,也是一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会,更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动员会。”易学锋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牢牢把握深化医改目标任务,主动扛起统筹协调抓落实的职责,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争取更多的保障支持、更大的改革成果;要加强医改政策宣传解读,让更多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群众了解政策,听得懂、看得到、摸得着,形成更好改革氛围。要认真梳理、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多种渠道报告、多种形式宣传,持续擦亮广东医改品牌,不断提升医务人员和老百姓的医改获得感。
培训班邀请三明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负责同志授课,广东省及广州市、深圳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围绕学习推广三明医改交流了经验。培训班上还发布了广东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2023版)。
相关链接
01.
三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始终坚持“三医联动”改革路径
“医疗改革是根本,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医保改革是基础,提升基金使用效益;医药改革是关键,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周显葆指出,2012年三明医改启动至今,始终坚持“三医联动”的改革路径。
三明市逐步完善药品采购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常态化开展采购价格监测比对,实行价格联动,2018年来累计替换595个药品,平均降幅21%,最大降幅74%。2012年以来,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总要求,进行了11次价格调整,调整项目价格10379个(含重复项),调高8154个、调低2225个,共转移增加医院医疗服务收入累计达86.55亿元。同时,实行医保大包干,实施“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政策,结余部分纳入医疗服务性收入,让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的关系从博弈双方转变为管理同盟。
周显葆重点介绍了三明市深化薪酬制度改革的做法。2015年起,三明全面实行公立医疗机构“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2021年进一步实施定岗、定人、定责的“三定”方案。医务人员的基本年薪占70%,总额按照各类人员人数、职称进行核定,不分医院等级,以此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技师、药师为同级别医师的80%,护师为70%,行政后勤人员为医师类平均基本年薪的40%。每个人的实际基本年薪则根据院内岗位职责履职考评情况,最高可上浮20%、下浮50%,奖优罚劣,以此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绩效年薪占岗位年薪的30%,设置了医院管理、医保管理、重点改革、高质量发展、健康绩效、党的建设等6类30项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02.
广东:因地制宜学三明,深化医改取得七大成效
广东省坚持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处长王春晓进行了分享。
成效一:加强医改组织领导
省市县三级均实现由1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三医”工作;省级层面整合设立卫生强省建设领导小组;21个地市由市委书记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
成效二: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
全省卫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超过10%;2020以来全省公立医院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6.9%。
成效三: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有序推进国家集采九批药品及3类高值医用耗材中选结果落地实施,落实集采药品结余留用政策,拨付前7批集采医保结余资金 23.4亿元。“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增加到 45家。
成效四: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所有地市均建立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开展调价评估;近年来,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全省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5%。
成效五:改革完善薪酬制度
近年来,人员费用占公立医院费用总额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全省平均水平43.8%,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8.1%)。其中,深圳市最优(49.15%)。
成效六: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全省县域内住院率逐年提升,2023年达到84.9%,较2015年提升了6.3个百分点;全省市域内住院率逐年提升,2023年为95%,较2015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
成效七: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保持在26%以下;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完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政策,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实际支付比例超过50%。
同时,改革的示范效应也不断凸显:国家“十三五”分级诊疗评估、县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符合率、双向转诊人次排名、中医药诊疗服务量,以及连续13年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总额,广东均排名全国第一。
2016年以来,深圳、东莞、高州、广州等地6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广州、惠州市先后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山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广州、佛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改革案例入选年度全国“医改发展蓝皮书”。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事务中心主任黄晓亮介绍了以大数据高水平应用为驱动,助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如建成跨度20余年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数据库,通过加强病案首页数据治理和应用,为惠民便民、临床科研、行业监管、管理决策等提供有效依据等,并对全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数据进行分析。
经验交流发言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陈斌介绍,该市通过推动智慧医院、人才培育两大体系建设,探索公立医院发展新示范;聚焦诊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构建两大改革举措,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创新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以点带面探索医防融合示范体系,探索区级医疗服务发展示范体系。综合施策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加快形成,群众健康获得感成色更足。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创介绍,该市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立健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升级;从顶层设计、管理体制、网点建设、规范管理、引导机制、信息支撑、服务模式、目标导向等方面着手,强化基层医疗集团建设;从高水平医院建设、学科建设、医学研产协同发展、提升国际医疗服务品质等维度着手,强化市级医疗中心建设。
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琳介绍,该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积极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派驻230余名专家帮扶19家医院,积极融入“百千万工程”,创新技术帮扶、医联体服务新模式,促进医防融合落地生根;“三医”联动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医疗质控体系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打造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新标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曾挂职三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朱庆棠介绍,中山一院通过院地合作,和三明市第一医院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通过长期驻点与柔性支援结合、组团式引进名医名家等方式,加强当地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打造云门诊、云巡诊、云会诊、云查房、云检查、云管护、云教学“七朵云”,构建“中山一院-三明市一医院-县总医院及健共体”互通共享的数智化医疗服务网络,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与区域均衡布局。
记者 | 岳超群 杨璇 卢美如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贺依茜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