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何如:以竞进状态抓经济、拼民生、谋治理

作者 李嘉耀 2025-01-10 21:32

新年伊始,福田区八届四次党代会、福田区两会相继召开。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福田建区35周年,福田区提出要勇当标杆、敢为闯将,真抓实干、接续奋斗,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

作为最直观感受城区魅力的场域,热气腾腾的经济活力在街道燃起,大街小巷的烟火气在街道升起,城市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街道萌芽,街道的每一个缩影,都是城区发展进程的生动映照。建区35周年,福田十个街道将有何计划与愿景?南方日报、南方+特别推出《街道“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听听街道书记们怎么说。

“福田区委决定将2025年继续作为‘攻坚落实年’,科学部署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发出‘决战决胜、再开新局’的号召,令我们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倍添干劲!”

梅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何如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梅林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民生、高效能治理,以志在必胜的坚定信心、志在必得的坚决行动,以竞进状态、拼抢姿态奋力交出“十四五”高质量答卷,实现“二次创业”高质量开局。

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型成势

夯实“数字智谷”产业发展底座。加快推进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加力攻坚鸿发工业上楼、中康生活区等更新项目,重点打造新一代、汇顶、华强云、创智云、中粮大悦等连片产业带,以高质量产业空间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片区现有超170万㎡优质产业空间潜力,立足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需求,靶向招引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链优质企业落地,进一步放大“1+5+N”产业集群、深圳“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集聚效应,塑造街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培育特色载体提升消费能级。实施卓悦汇、佐阾虹湾、A Park等商圈“焕新”计划,引导支持商圈运营方深入研究消费新特点、新趋势,结合不同时间节点和消费偏好,精心策划开展新能源汽车展销、智能家居产品展销等促消费活动,加快商圈数字化转型升级,营造特色消费场景,着力打造和培育一批精品商业街区,进一步积蓄人气和流量,提升商圈消费体量能级。巩固梅林美食火爆出圈的发展势头,持续高标准办好“梅林美食节”系列品牌活动,利用“美食”烟火标签为辖区经济发展造势引流,促进美食与多业态融合的“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向新提质。抢抓创建全市首个广东省“森林城镇”契机,打造集森林郊野径、公园绿道、城市步道于一体的绿道网络慢行系统,依托鲲鹏径一号等绿色资源举办徒步、骑行等体育赛事,谋划打造五园联通欢乐巴士专线,突显绿水青山对人的本质吸引力,强化“福田山水看梅林”的印象。发掘红色文化与多民族文化的潜在吸引力,探索打造宠物经济产业园区,在上、下梅林村打造特色文旅街区,建设“非遗小镇”,引入烙画等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开设体验工坊,联合推出“梅林十景”集章打卡等活动,构建福田特色文旅IP。

聚焦“高品质民生”
推动群众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打造党群服务中心“样板间”。总结梅林一村“美好社区”样板建设经验,完善推广“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模式,探索实施“一党群一特色”培育工程。通过“场地换服务”等方式链接辖区优质资源,因地制宜引入便民就餐、养老托育、运动健身等项目,丰富服务供给、激发运营活力、提升场地人气,实现党群引流、企业拓客、居民普惠“三赢”,不断推进党群中心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将新一代党群服务中心、梅亭和梅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区党群服务示范点。

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继续优化“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持续开展校家社“百师千课万家”高质量发展共建活动,招募党员志愿者、专业教育工作者、名师加入校家社队伍,把育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打造“可见、可感、可学”的课程,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

推动“家门口”托育服务全覆盖。依托“党群+托育”模式,在现有8个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托育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更多场地资源,提供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鼓励指导社会力量发展专业托育机构,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发挥先进单位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动托育服务延伸覆盖更多社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普惠托育服务,实现“小托育”托起民生“大幸福”。

聚焦“高效能治理”
推动街社治理赋能见行见效

党建引领激活小区治理潜能。强化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全面推广兰江山第小区“一核三缘六化”工作法,建设“邻里之家”,积极探索“邻里+服务”“公益+商业”服务运营模式,与小区食堂、医药公司、餐饮公司等共建,为不同群体提供多元服务,整体提升社区小区治理成效,打造更多“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

数智赋能增进街区治理效能。用好全区首个街道级低空感知联勤指挥中心,加强同公安、应急、交警、大疆、普宙等各单位的数据共通互享,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做到联勤联动、快速响应。探索开发更多无人机应用场景,构建“一体指挥+空地联动”安全保障体系,显著提升市容环卫和应急处置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

引育留用培育治理人才智能。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持续优化调整街社干部队伍配置,拓宽社区两委班子后备人才储备渠道,针对性充实街社治理力量,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大兴主动作为之风、自我革新之风、迎难而上之风、使命必达之风、追求卓越之风,进一步梳理完善街道履职体系,抓实“头雁”建设,强化“雏鹰”培育,深入开展“青蓝结对”“银龄课堂”“红梅讲堂”等活动,注重在重点工作、重点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加强对干部的锻炼培养,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想的能力、讲的能力、做的能力。

统筹:刘丽

撰文:李嘉耀

编辑 程德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