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天下兴。
在集体经济发达的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乡村治理面临着不小挑战。由于大沥乡村都在很大程度上进入了城市化阶段,不乏许多“亿元村”,产业、人口等情况复杂。如何以基层善治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中心大沥”发展?
行动是最好的回答——近年来,大沥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农村社区发动群众志愿参与、凝聚“自己家园自己建”的热情,引入智慧化治理平台并优化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大镇社区、沥东社区等治理驱动型“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引人瞩目。
穿越2024、进击2025,一张蓝图还要继续绘到底。大沥乡村有智慧、有温度的基层善治,也将产生更大的驱动力。
有智慧
“金雁”背后的乡村治理现代化
2024年12月24日,大沥大镇社区居委会三楼会议室高朋满座。
大沥镇委书记罗伟海,大沥镇委副书记、镇长候选人仰国林带领镇相关班子成员前来,向大镇社区党委书记梁汉波授予“金雁奖”。梁汉波也成为大沥“金雁奖”设立以来,全镇诞生的第六位“金雁”。这不只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大镇社区乡村善治力量的见证。
大镇社区。熊程 摄
大镇社区。熊程 摄
事实上,此次“金雁”飞入大镇,并不容易。
十年前,大镇社区曾被冠以“软弱涣散”的称号,存在许多长期未解决的矛盾问题,社区工作中“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明显。可以说,如果没有基层治理的成功转变,就没有今天这个“城市化治理”与“农村独特风貌”相融合的“治理驱动型”新型农村社区。
如今走在大镇社区,会明显发现两个与很多农村相比不同之处:首先是路边停车场,划线、停车缴费的方式都跟城市社区很像。其次是每个经济社的入口,都仿照城市小区的样式设计,而不是典型的传统农村牌坊。“我们一直提倡‘楼盘式管理’。”梁汉波说。
大镇基层治理的转变是从党建引领开始的。近年来,大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镇村史馆等一批红色阵地,搭建起“创熟”道德评议会等多个党群共建共治平台,党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活了社区的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之下,大镇不断探索基层善治的长效机制。
在大镇,经济社制定村规民约和田间管理细则,对村容村貌、卫生养殖、秩序管理等进行规范,与分红、福利、人居环境奖励相挂钩,以“小约定”撬动基层“大治理”。同时,社区实施环卫改革,自主承接辖区环卫保洁任务,既控制了环卫成本,也提高了保洁质量。此外,社区成立城管和绿化消杀“飞虎队”,让环境黑点、难点得到有效处理,村民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大镇社区。南海政法供图
大镇社区。南海政法供图
支撑起大镇社区“城市化治理”“楼盘式管理”的,不只是体制机制,更是智慧化的现代治理技术。大镇打造了“村村通”人面识别门禁智慧共享网络,推动11个经济社智能人面识别互认互通。同时,引入第三方公司对公共路段实行停车智能精细管理,新增智能停车位500个,村民停车、出行更方便了。
在蕴含强大发展动能的同时,大沥农村对善治的需求更加强烈。在基层善治的驱动下,大镇在乡村美学、集体经济方面持续进步。“我们向前的脚步并未停止过。一路走来,我们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也印证着方向是正确的。”梁汉波说,未来大镇将坚定前行,肩负起“典型村”的担当。
有温度
“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自信力量
刚过去不久的冬至前夕下午,大沥镇沥东社区的11位巾帼志愿者齐聚社区活动中心。她们专门到这里,为社区环卫工人包了一餐甜甜的汤圆。环卫工人们边吃边夸赞,巾帼志愿者们也满心欢喜。
这是大沥各个社区中,时常见到的志愿服务风景。
从小处看,志愿服务是一位位志愿者的个人奉献精神发挥作用,往大处看,则是基层善治的体现。在大沥的各个社区,“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氛围正越来越浓厚。
作为“亿元村”之一,沥东社区2023年人均分红约1.78万元,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典型。近年来,沥东社区强化社区党委的整合社会资源功能,凝聚各类群体向心力。其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倡导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培养社区的志愿骨干。
沥东社区2024年志愿者表彰会。社区供图
沥东社区2024年志愿者表彰会。社区供图
2024年12月28日,沥东社区举行“党建引领聚‘志’力,绿美沥东绘新篇”2024年志愿者表彰会。沥东社区志愿服务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达1003人。2024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933场次。众多志愿者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居民共融、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力,服务总时数8645.86小时。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沥东社区在2024年新打造“妈妈助美团”志愿服务队,带领社区志愿者对社区内的庭院进行了特色打造,为炼成沥东“绿富美”贡献志愿力量,奏响沥东“美丽庭院”进行曲。此外,社区还举办“童心议事共话环境”等多场议事会,推动“一社一品”特色建设,开展墙绘、“五公里徒步”等活动。
如果说志愿服务的“出力”很重要,那么慈善捐赠的“出钱”对于基层治理来说同样重要,是衡量基层治理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
近年来,沥东社区发挥慈善力量,引导企业家、村民等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凤铝铝业董事长吴小源等多位企业家,长期出资出力参与家乡建设。2023年的沥东社区慈善晚会,更是直接筹得善款近125万元,捐款超1000人次。
2024年3月,沥东开展全民志愿植树活动。社区供图
2024年3月,沥东开展全民志愿植树活动。社区供图
此外,沥东社区还以多种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让更自信的居民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沥东志》的编撰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2025年底完稿。社区还通过举办摄影大赛等方式,引导村民秀出“家乡美”。此外,社区成立“红领巾”记者团,打造社区文化推介官,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发出让青少年的声音。
越来越强大的善治力量,极大地赋能大沥各个社区基层的工作开展。
以沥东社区为例,该社区在“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中,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0多场,出动人员11300人次,清理垃圾15580吨,清理卫生死角13100处等。借助人居环境整治契机,社区还动员辖区居民,由社区统筹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腾出闲置土地41处,拆除危旧房10间。
在产业经济方面,沥东社区在实现基层善治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集体用地集约化开发,整合辖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物业资源,以置换、土地物业入股等方式实现连片开发。其中包括,通过土地置换、收益分成等方式,引入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大沥贝恩幼儿园,每年为村社两级带来过千万元收入。
“借鉴其他镇街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也在积极和村民沟通中,希望能推动集体资产管理的新探索在社区落地,助力集体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沥东社区党委书记潘启业说,下一步社区将打造高质高效生产圈、宜居宜游生活圈,把治理驱动型“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得更好。
撰文:熊程
出品:大沥镇乡村振兴办公室 南方+大沥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