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雨姐”们的虚假人设,该塌了!

南方评论 2024-10-22 18:48

文 | 吴三川

继“红薯粉丝售假”事件被罚165万元之后,10月21日晚间,“东北雨姐”抖音账号被禁言,其快手账号也已被禁止关注。

当“东北雨姐”塌房失守之后,多名网红为蹭热度,改名东北雨某系列账号,其嗅觉之灵敏,反应之迅速,相信刷新了不少人的认知。有网友戏称,互联网补货的速度真的快,真是“一雨落万雨生”。如此“批量生产”,不免让人心生忧虑:还有多少“东北雨姐”?

网络直播的浮躁,由此可见一斑。在流量经济的大幕中,为了抢占用户心智,一个又一个“网红”被迅速推到台前。真诚朴实的形象,爱农助农的标签,溢出屏幕的“劳动之美”,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气息……翻车之前的“东北雨姐”,可谓是圈粉无数。可当她售假遭到实锤,一切就开始以我们熟悉的方式,渐渐浮出水面:又是虚假人设!又是剧本式直播!她花1800万元买电商大楼,贷了1200多万元,要还到2027年,曾经“岁月静好”的农家小院,原来是个“拍摄基地”,租期4年,租金共2万元。

“网络辈有红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天。”“三只羊”殷鉴不远,“东北雨姐”又重走老路,相似的剧情令人叹惋。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4年还未结束,已有16名网红相继塌房。在笔者看来,当互联网直播逐渐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当“网红”们前赴后继地出现“人设坍塌”,这不只是行业乱象,也是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

在《景观社会》中,居伊·德波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判断:现代生活表现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东北雨姐”及其团队便深谙“制造景观”之道,如何唤起受众好感,如何“演绎”农村生活,满足现代都市人群的情感需求,“拿捏”得相当到位。无怪乎,有网友惊呼,她的演技之高超,丝毫不亚于专业演员,“网红看看戏得了,别投入真情实感”。

然而,正如演技拙劣的“流量明星”行之不远,用景观堆积起来的“泡沫”终有破碎之日。“网红”带货模式的一大特征,是利用其议价能力,给“家人们”谋福利,玩法虽然变了,但本质还是信任经济,而不是走向他们的对立面,忘记谁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互联网的一种“自净机制”:人设或许可以快速建立,但一旦轰然倒下,信任便荡然无存。口碑不是流水线,不可能凭空“孵化”。随着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那个属于直播带货的“草莽时代”,必将渐行渐远。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有1508万名职业网络主播,今年7月,网络主播的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首次得以确立。面对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利好,从业者更应抓住机遇,将官方“认证”化为自我鞭策。

前不久,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同时也要看到,从合规意识的强化,到上架商品的审核,从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到平台预警机制的完善……网络生态的复杂性,决定了整治工作要久久为功、合力推进。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