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撸铁,明天撸串,生活富有节奏感。今天练腿,明天走路带风,后天可能要扶墙。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身运动,正确有效的运动方式有助于身体健康,可增强心肺功能等良好效果,健身运动的好处远超我们想象,但是错误的运动方式也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绝不只是“练好身材”这么简单。
近日,一名22岁的小伙子因做完深蹲运动100个后出现双下肢肿痛,无法行走而到天河院区急诊科就诊,医生考虑“横纹肌溶解症”收急诊住院。入院后查肌红蛋白>1000ng/ml(正常值<110ng/ml),肌酸激酶40428U/L(正常值40-200U/L),两者都远高于正常数值,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经大量补液水化及中医药特色治疗后,患者双下肢疼痛逐渐好转,复查肌红蛋白、肌酸激酶逐渐恢复正常,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避免了急性肾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情况的发生。
不是说“运动有益健康”吗?怎么还会有肌肉“溶解”这种危险呢?
01
横纹肌溶解症这个病究竟是什么?
横纹肌,也叫骨骼肌,是我们常说的肌肉的一种,但是看似健壮的肌肉,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坚强。“横纹肌溶解症”其实并不是真的肌肉“溶化”,而是指因为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骨骼肌急性破坏,肌肉细胞中的内容物(如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以及大量电解质如钾、镁等微量元素)被释放进入血液。
02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则是由于大运动量训练或高强度运动,导致横纹肌细胞缺血缺氧、乳酸堆积,引起细胞破坏、崩解,肌细胞内容物大量释放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导致肾小球及肾小管损害,严重者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表现为肌痛、肌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和肌无力三联症。
03
横纹肌溶解发生后如何治疗呢?
急诊科孙铄副主任中医师介绍,随着大众对于运动促进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一些人盲目增加运动负荷,横纹肌溶解症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引起了临床医生和大家的重视。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
1.病因治疗
纠正致病因素,去除损伤诱因,阻止横纹肌进一步受到损害。
2.对症支持治疗
早期大量补液,以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的平稳以及足够的尿量,同时对尿液进行碱化处理。
3.并发症治疗
对于肾脏受损、严重电解质紊乱患者,可使用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手段治疗。
4.其他情况
若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则需要尽早手术干预,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治疗。
运动健康贴士
1.运动不要搞突击
不要因为一时兴起而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可以采用交叉运动的方式,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的活动。
2.补充水分、充分热身与拉伸
运动期间脱水是横纹肌溶解的诱因,应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维生素,避免脱水情况的发生。运动前后要进行充分的拉伸,以提高肌肉温度和弹性。
3.身体出现异常别大意
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酸痛、无力、尿液颜色改变(茶色、酱油色)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充分休息,不要勉强坚持运动,必要时立即就医。
4.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运动中如感觉有不适感或异常症状,就应减量或停止运动,适当休息,注意观察症状变化,未能缓解者建议及时就医。其次,运动者应加强适应性训练(包括对训练强度、时间、冷/热、疲劳等的适应能力),同时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在进行大运动量锻炼之前应安排好休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