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权威访谈丨吴庆球:加快项目上新产业焕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作者 何明强;龚名扬;孙沛川;郑家琪;王颖 2025-02-28 11:52

“要凝心聚力谋改革促创新,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聚焦‘8+8+4’新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项目上新、产业焕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东莞市人大代表、虎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庆球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时表示,虎门镇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全力服务服从全市发展大局,全力在经济大镇挑大梁上担责尽责。

坚持以链式思维布局产业

南方日报、南方+:虎门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层面有哪些谋划,确定了哪些目标?

吴庆球:虎门镇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全力服务服从全市发展大局,全力在经济大镇挑大梁上担责尽责。

一是着力谋改革促创新。探索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新路径,支持镇属企业与社区、社会资本合作,以产业创投基金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稳步推动集体资金多元化投资,鼓励社区在安全稳健的前提下将资金更多投向股权、基金等理财产品,探索引入乡村职业经理人,发展物业管理、停车服务、园区运营等居间服务业,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创新集体土地国有出让新模式,鼓励和支持集体回购土地、增持物业,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有效流动和高效集约配置。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服装产业方面,聚焦“服装+智能穿戴”“服装+新型功能面料”“服装+数码印花”等“服装+”产业链组合模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着力打造行业影响大、研发能力强、对外吸引力足的产业平台,加快时尚谷一区、二区建设,充分发挥以纯作为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休闲服装上下游供应链快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聚焦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把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结合虎门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精准识别虎门产业链中短板环节及空白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把握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机遇,通过“一企一案”的方式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以及周边产业创新资源整合,推动形成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格局。未来产业方面,聚焦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技术等低空经济领域,抢抓专项债投向范围扩大的政策机遇,积极参与到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拓展更多未来产业应用场景。

三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用好企业“一站式”服务专窗,强化资源对接,着力解决企业在厂房、融资、用工等方面的需求问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排头兵作用,示范引领全镇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企业向新向智向绿发展。坚持“引育留用”并举,大力推进“以赛引才”“以赛聚才”的人才培育模式,优化高精尖人才入户条件,营造更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是推进文化强镇建设。推广“Hi虎门”城市品牌形象,深度挖掘虎门历史文化、地标建筑、特产人文等元素,打造系列文创产品,讲好“觉醒之门·英雄之地”的虎门故事。争创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虎门炮台旧址公园(虎门段)、虎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首开区年内动工建设,打造主客共享旅游新空间。学习借鉴 “全域旅游”方式和理念,借力“百千万工程”,立足虎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面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虎门特色的文旅示范点,推出更多兼具虎门韵味和潮流玩法的会展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线路,通过连点成线、串珠成链的方式,能够做到既有点的特色,又能在行走虎门的过程中彰显虎门魅力。

参与湾区产业协同发展

南方日报、南方+: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深化与广深对接合作。虎门镇在区域协同发展层面,有哪些进展,未来又有什么谋划?

吴庆球:近年来,虎门以落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契机,助力滨海湾新区加速发展,积极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建设,聚焦互联互通强化基础支撑,着力推进与广深等一线城市硬件联通、机制互通,努力实现从项目协同推进逐步走向一体化发展。

2024年,虎门一手抓“拓空间”,一手抓招商引资,加速融入广深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全年攻坚推动近3000亩的国家、省、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及现代化产业园土地整备,加快建设总规划面积超万亩的现代化产业园,成功统筹、征收土地超1500亩;成功招引12宗总投资超50亿元的优质项目,北栅智汇城、大宁智慧产业园等平台项目招商面积均超80%,成果喜人;同时,通过产业基金引导累计投入超3000万扶持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全镇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接下来,虎门镇将把握机遇主动参与大湾区建设。一方面,加速融入湾区联通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全力落实深江铁路东莞段、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建设保障工作,加快虎门高铁站TOD综合开发,新建扩建一批道路,打造内外畅联的综合交通环境。加强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增进与珠三角地区区域交流,探索在深圳、广州设立“科创飞地”,促进异地城市科创资源、产业资源高效交流、无缝对接,全面融入大湾区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

另一方面,参与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大湾区时尚谷、衣流产业园、虎门设计城、莞服云等一批制造基地和产业服务平台,打造大湾区时尚产业集聚地和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规划建设电线电缆产业园,打造国家级电线电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遥望科技入驻、电商产业总部基地项目动工建设,打造大湾区电商高地。谋划打造总面积580多亩的“1+4+8”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专业型物流枢纽。统筹推进全镇500多万平方米集体厂房开展招商引资,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补全产业链短板。另外,主动服务滨海湾新区建设。全力攻坚推进威远岛、沙角半岛土地整备硬任务,为轨道交通、大湾区大学等一批重点项目动工建设提供保障。

超六成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南方日报、南方+: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虎门镇如何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吴庆球:一方面,全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出台系列科技创新奖补政策,每年举办虎门“科技金融月”品牌活动,搭建银行、保险公司和企业的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融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镇规上工业企业科研投入连续三年均超20亿元,超六成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累计60家企业通过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大力创建创新强镇,紧抓创新型企业培育,高企总量持续上升、达532家,专精特新企业达126家。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引进培育。积极实施各项人才政策,近3年共发放各类人才补贴超4500万元,惠及人才超4300人次,已建立4家省博士工作站、5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筹建虎门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应用型服务平台。组织镇内专精特新、高新企业等赴全国重点高校开展“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活动,促成镇内6家企业与大湾区产教联盟、韶关学院等多所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谋划建设虎门服装特色街区

南方日报、南方+: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围绕“政策+活动+场景”激活消费潜能,提振投资消费“双引擎”。虎门镇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有关要求。

吴庆球:促消费方面。多渠道宣传推广,在参与商户店内张贴海报,在镇内人气聚集的商圈、广场等设立宣传专栏,广泛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券政策宣传,搭建由万名文旅推介官、自媒体达人组成的宣传推广矩阵,线上线下结合进行氛围营造,提高促消费活动的知晓度和消费者参与度。开展多主题消费活动,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围绕家电、3C电子产品、餐饮“四名工程”、零售、电商等主题,策划推出促消费专项活动。延伸草莓音乐节、马拉松等系列重大展会、赛事活动链条,加速打造文旅消费热点。创新多元消费场景,结合“百千万工程”,改造提升辖区内商圈环境,着力打造更多网红打卡点,争取引进区域首店、人气网红品牌旗舰店、传统手工艺等各类业态;谋划建设虎门服装特色街区,发展产销融合新模式,打造可与奥特莱斯相媲美的优选服装品牌区域,实现商品展示与销售环节无缝对接。发挥虎门POP项目优势,吸引原创服装设计师品牌入驻,形成虎门高端原创选品区。

扩投资方面,主动靠前服务、提前研究介入,科学有序保障重点项目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需求,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135亿元。加快推进南栅、怀德、东部等3个现代化产业园区清拆建设,推动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项目,力争完成工业投资不少于50亿元。积极推进土地收储和盘活,完成“工改工”拆除整备不少于400亩、盘活闲置地不少于100亩。

撰文:何明强

摄影:龚名扬

设计:孙沛川

协调:郑家琪 王颖

策划:靳延明 吴擒虎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