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执业药师“挂证”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药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执业药师“挂证”是指执业药师将个人的执业药师注册证挂靠在其他药店或单位,而本人并未实际在岗执业。药店表面上配备了执业药师,实则聘用的是“影子药师”。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执业药师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也给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数据碰撞,揭开“挂证”乱象冰山一角
官方数据显示,截止至2024年8月底,全国拥有执业药师80.3万余人,其中在药品零售企业的73万余人,占90.3%。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技术为检察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强大助力,如何发挥大数据优势,发现执业药师“挂证”乱象?
2024年11月,清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检察官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上,通过应用“药店执业药师人证分离监督模型”,向相关行政机关调取清城区部分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注册情况和社保缴纳情况,经过数据碰撞,精准筛查出10条执业药师注册证注册单位与社保缴纳单位不一致的线索。
执业药师作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的专业人员,其“挂证”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行业规范,更对公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这些“挂名”的执业药师无法在药品销售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一旦消费者用药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精准磋商,携手共筑药品安全防线
为尽快解决执业药师“挂证”问题,加强药品市场监管,检察机关根据已核实的情况,与相关行政机关进行磋商,建议对已发现的执业药师“挂证”行为进行核实整改,完善执业药师规范经营及用药安全监管机制,同时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杜绝执业药师“人证分离”现象。
相关行政机关收到磋商函后高度重视,开展了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对检察机关移送的问题线索进行逐一核实。同时,检察机关实时跟进案件进展情况,为相关行政机关执法工作提供法律支持与监督保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场针对执业药师“挂证”乱象的整治行动拉开了帷幕。
专项行动,大力整改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专项行动期间,针对磋商中提及的10名执业药师“挂证”问题,执法人员通过现场核查,发现其中6名执业药师不在岗,其注册证注册地址与社保缴纳地址不符。对于这些问题药店,依法依规进行了严肃处理,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予以改正。同时执法人员对辖区内所有药品零售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对执业药师的在岗注册信息、社保缴纳信息与在岗情况是否一致等内容进行调查核实。截止至2025年1月6日,共检查药品零售企业138家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6份。
除了开展专项行动,相关部门还联合街道社区开展“药械化科普宣传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现场宣讲答疑、发放药品安全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提升社区群众的药品安全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清城区的执业药师“挂证”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通过这次专项行动,在检察机关和相关行政机关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发现整改了一批“挂证”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补充完善,有力保护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供稿:第二检察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