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扎根群众守初心,聚焦民生促落实

作者 刘舜欣 2025-02-21 06:31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2024年,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干担当、主动作为,为推动肇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年以来,审议通过法规、决定4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0件,听取审议专项报告26个,检查2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监督4项……一组组细致的数据背后,正是肇庆市人大常委会一年来坚守初心、扎根群众、履职为民的坚实步伐。

立法护航,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

一年来,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在推进地方立法上扎实推进,加强养老服务、水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为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制定《肇庆市养老服务条例》,并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率先规定用于养老服务的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比例不低于55%、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等制度措施,以法治守护幸福“夕阳红”。《肇庆市养老服务条例》的推出和肇庆实际紧密结合,用于指导、规范养老服务,对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肇庆市养老服务条例》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肇庆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肇庆市养老服务条例》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肇庆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立足农业种养“小切口”,破解水污染防治难题,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完成《肇庆市农业水污染防治条例》市级审议工作,推动肇庆生态农业转型,成为全省首部规范农业水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为肇庆发展厚植绿色底色。

地方立法的工作机制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总结肇庆市地方立法实践经验成果,修改《肇庆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为立法科学有效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小切口”“小快灵”立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立法质量,并拓宽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汇聚民智、凝聚共识。

聚焦民生,以“监督”提质效促落实

人大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实施的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是新时代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为助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污染河涌整治监督三年行动,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本届市人大常委会的首个专题询问,综合运用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开展全覆盖暗访,通过面对面询问,推动各地有关部门落实“一河一策”整治措施,并开展《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以有效监督助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

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污染河涌综合整治工作专项督查。伍菁 摄

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污染河涌综合整治工作专项督查。伍菁 摄

群众关注的热点,正是人大监督的重点。针对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高质量长者饭堂建设专题调研,针对镇村实际及风俗习惯提出因地制宜、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推动健全完善助餐配餐服务点。

此外,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重点关注中小学校园配餐和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开展“医师下乡”工程调研,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有效监督助力民生保障事业发展。

代表履职,以“为民”践初心担使命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截至目前,肇庆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现有代表超360名,他们熟悉基层情况,想群众所想,盼群众所盼,不断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

为加强代表履职保障和监督,肇庆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代表履职考核工作机制,制定《肇庆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的实施意见(试行)》,肇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示范带头,全年共有120多名市人大代表开展述职,不断夯实代表履职基础。

高要区人大代表推动建成近400公里的“桂山路”,惠及桂农10多万人。赖家乐 摄

高要区人大代表推动建成近400公里的“桂山路”,惠及桂农10多万人。赖家乐 摄

为推动代表主题活动走深走实,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绿美肇庆·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与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牵头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四级人大机关在四会市共建“人大代表林”,示范带动肇庆市各级人大代表及人大机关干部7000多人次,建设“人大代表林”160多片,实现市县镇“人大代表林”建设全覆盖。

基于肇庆与广西梧州、贺州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现状,近年来,肇庆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推动“粤桂合作·人大协作”平台成为两地探索“省际人大区域合作”的新实践、新品牌。

肇庆市人大常委会与贺州市人大常委会签署《区域协同立法合作协议》,围绕贺江水环境保护探索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并通过开展“同植一片林”活动,建设“粤桂省际人大林”160亩。此外,通过升级改造封开县大洲镇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省际“代表·局长面对面”等活动,推动粤桂交界地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创新探索,求新求实中形成肇庆实践经验

端州区推行代表下沉“家门口”听民意新模式,到巷口、街头集纳民意;四会市、广宁县推行“码上约代表、马上解民忧”实现了代表与群众全天候联系、零距离沟通;鼎湖区凤凰镇人大创新推出“三加、三送、三上门”机制,以实际行动践行履职为民承诺……

近年来,肇庆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创新模式不断形成,各地积极探索出代表联系群众的新渠道、新经验,在求新、求实中擦亮人大工作品牌,形成为民服务的肇庆探索。

2024年6月18日,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开展了首场“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探索代表工作与监督工作相互融合、促进的创新模式。

肇庆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代表·局长面对面”交流会现场。肇庆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肇庆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代表·局长面对面”交流会现场。肇庆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面对面活动交流搭建起了沟通‘新桥梁’,建立了监督‘新平台’,要争取达到两个‘高质量’——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达到两个‘满意’——代表满意、群众满意,让各项民生实事早完成、早见效、早惠民。”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思辉表示。

自2024年起,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每年根据选题安排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其中2024年确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办理民生实事、激活文旅消费四个专题,累计提出并转交部门办理意见建议102条,实现了人大监督、代表履职和部门作为的有机结合,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各级人大代表完善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高要区“江北五镇”人大合力建设了“高要区肉桂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建成近400公里的“桂山路”,惠及桂农10多万人。

高要区“江北五镇”人大合力建设“肉桂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建成近400公里的“桂山路”。赖家乐摄

高要区“江北五镇”人大合力建设“肉桂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建成近400公里的“桂山路”。赖家乐摄

“这是极具本地特色的联络站,让代表们有一个家,创造了沟通的平台,也让代表们更好地服务桂农。”广东省人大代表夏冠新说。

为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创新立法意见征集、法治宣传方式,肇庆建成1200多个网上代表联络站,打造一批代表联络站示范站,四会市大沙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工作实践入选全省1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特色案例。端州区、德庆县依托代表联络站探索出“人大+法院”民事纠纷调解工作新模式,助力基层社会矛盾有效化解。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将持之以恒提升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质效,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肇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肇庆实践作出人大贡献。

南方+记者  刘舜欣

通讯员 陈坚庭 黄伯光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