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起,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及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提前半小时结束运营。同时,行车间隔延长、扶梯“低碳运行”等一系列“降本”运营举措也相继落地。
时隔半个月,调整运营后的佛山地铁到底怎样了?广大市民乘客反响又如何?记者实地探访。
5月22日,南方+记者就“如何保障乘客乘坐体验”“3号线贯通运营”等问题向佛山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对方未予置评。
5月6日,佛山地铁发布运营调整公告。图源:网络截图
5月6日,佛山地铁发布运营调整公告。图源:网络截图
提前半小时收车
三十多万“广佛候鸟”受多大影响?
3月25日起,佛山地铁2号线因设备检修需要,提前30分钟结束运营。
两个月时间过去,佛山市民没等来2号线恢复运营时间,却等到另一份通知——5月8日起,佛山地铁旗下运营线路(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及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全部提前半小时收车。
消息公布后,佛山地铁迅速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焦点。对于此次调整,佛山地铁在通知中表示,该优化是在对各线路长期客流监测数据、运力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评估后作出。
广州市交通发展年报数据显示,广佛日均跨城出行量达189.6万人次(含非通勤出行)。佛山地铁与广东城际、广州地铁紧密相连。佛山地铁在运营时间上不同步,是否会对这一庞大的出行群体造成影响?
“以前从广东城际番禺站末班车下车,刚好能衔接上佛山2号线广州南站,现在不行了。”家住禅城的刘梓宁(化名)说。刘梓宁时常到番禺游玩,晚上10点过后从城际换乘地铁回家,相当便捷。他表示,今后只能乘坐网约车回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广佛之间的跨城通勤人口多达37.5万人,这一群体中,不少人每日依赖地铁出行。运营时间调整后,这部分“广佛候鸟”是否会面临特殊时段无车可搭的窘境?
以桂城站为例,作为广佛线与3号线换乘站,该站是“广佛候鸟”的重要客流集散地。记者查阅运营时间表发现,该站广佛线末班列车为23:33,3号线的末班列车为23:13,两条线路运营结束时间相差20分钟。这意味着23时13分过后的乘客,的确会受到影响。
具体影响范围有多大?佛山地铁此前回应媒体称,在运营时间内的最后半小时,2号线、3号线、南海有轨1号线平均每条线每日客流在200人次左右,共计约600人次。
行车间隔向公交看齐?
官方回复:不同时段有不同程度延长
近期,有不少市民反映,佛山地铁的照明变暗了、空调也没有以前凉快了。一个更显著的变化是,地铁行车间隔正在变长。
“公交一般是十来分钟一趟,现在地铁越来越像公交了。”市民郭琦(化名)说。她表示,最近在站台等地铁的时间明显变长,夜晚时间尤甚。
郭琦家住中山公园附近,在桂城街道某学校上班。她给记者算了一笔通勤效率的账。如果乘坐地铁通勤大约需40分钟,而骑电单车则不到25分钟。“空调变热、灯光变暗,这些都能忍,但如果等车时间继续变长,我可能要换种通勤工具了。”
中午12时,3号线桂城往中山公园方向,车厢内乘客较少。邱日华 摄
中午12时,3号线桂城往中山公园方向,车厢内乘客较少。邱日华 摄
记者实地探访3号线中山公园站发现,工作日晚9点,站内人较少。列车时刻表显示,此时行车间隔约为10分钟。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报告,2024年,佛山地铁线路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为339秒,该数据在全国范围内近乎垫底。如今,这一排名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目前各线路行车间隔的确有所延长。”佛山地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工作日的3号线南段为例,高峰期行车调整为5分55秒;平峰期为9分55秒;低峰期为12分40秒。
记者对比发现,该线路在高峰期的行车间隔变化较小,仅延长16秒。但平峰期、低峰期变化较大,分别延长了1分26秒和3分10秒。
22时36分,北滘公园站行车间隔达到了23分钟。图源:网络截图
22时36分,北滘公园站行车间隔达到了23分钟。图源:网络截图
还有网友反映,晚上10时36分,3号线北滘公园站的行车间隔达到了23分钟。这比许多公交线路的间隔更长。
佛山地铁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为了迎合末班车的需要,确保乘客能乘上最后一班列车而作的技术性调整,属于极个别现象。
客流数据低迷
阶段性的供需错配或是成因
地铁桂城站,广佛线的车厢内人头攒动,一墙之隔的3号线车厢则相对冷清。同个站内,呈现一暖一冷两种温度。
对于票价收入占大头的佛山地铁而言,“降本”运营的矛头,直指“客流低迷”问题。
广佛线由广州地铁运营,自北向南深入佛山腹地,2023年日均客运量超过50万人次。而佛山地铁自主运营线路,客流则普遍偏低。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佛山地铁日均客运量仅为25.93万人次。
2024年底,佛山地铁发布消息称,2号线与3号线开通运营以来,累计运送乘客超1.7亿人次。记者对比发现,这与广佛线2023年全年的客流量大致相当。
与规模相近的城市比较,佛山地铁的客流强度处于怎样的水平?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2024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无锡、福州两座在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上与佛山总体相当的城市,在客运数据上均大幅度领先佛山。
数据显示,无锡、福州年客运强度分别为0.48和0.60万人次/公里·日,而佛山地铁仅为0.27万人次/公里·日。客运强度是衡量公共交通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和使用效率。
3号线中山公园站,部分广告牌处于关灯状态。邱日华 摄
3号线中山公园站,部分广告牌处于关灯状态。邱日华 摄
串联顺德、禅城、南海核心区域的佛山地铁3号线,是目前佛山里程最长的地铁线路。然而,由于广湛高铁佛山站施工需要,该线路目前分成两段运营。其北段,由于不能换乘其他线路,且站点较少,被网友称为“最孤独地铁”。
地铁线路联线成网的能力不足,线路难以发挥乘数效应,导致了现阶段佛山地铁客流数据低迷。
事实上,佛山不仅有“最孤独地铁”,还有“最接地气地铁站”。
“出站即农田和鱼塘”的大墩站。图源:网络截图
“出站即农田和鱼塘”的大墩站。图源:网络截图
“出站即农田和鱼塘”的大墩站,在佛山地铁3号线开通之初,就被网友冠以“最接地气的地铁站”称号。因为有河涌阻隔,彼时从地铁出口走到市政道路,需要绕行数分钟时间。
一面,是部分地铁站点布局在较偏远的地段,乘客需求稀少;另一面,是南海大沥、顺德容桂等人口密集的镇街,处于地铁覆盖圈以外。这种阶段性的供需错配,或许也是佛山地铁客流偏少的原因之一。
采写:南方+记者 邱日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