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晋级”的英德红茶,今年冲到了全国第一!

作者 陈咏怀;曾亮超 2025-05-19 18:48

近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发布的《202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在全国135个茶叶品牌中位列第20位,首登全国红茶类榜首。

早在2010年起,英德就积极推动英德红茶参与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15年来,英德红茶品牌价值由6.62亿元增长至51.78亿元。特别是2022年以来,英德红茶公用品牌价值每年赶超前一名,从当时的第四名到现在第一名,实现每年“晋级”,向市场释放出英德红茶强劲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英德紧抓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清远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的历史机遇,积极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持续加强英德红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英德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超18万亩,拥有茶企88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15.5万人,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

当前,英德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超18万亩,带动从业人员15.5万人,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曾亮超 摄

当前,英德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超18万亩,带动从业人员15.5万人,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曾亮超 摄

绿色生态赋能 提升茶品质

今年以来,英德红茶频频“出圈”,先是携手新茶饮头部企业喜茶,推出“英红·芝士糯糯”“英红牛乳茶”等全新产品,首日销量突破80万杯;随后央视《生财有道》栏目聚焦英德,用近24分钟的时间,深度挖掘英德红茶的百亿“生意经”。

如今,英德红茶登上“全国第一”。究竟这一“东方金美人”有何魅力,能获取一众茶客的青睐?

品质是其核心所在。

坐落于北江畔的英德,属喀斯特丘陵山区,土壤条件优越,极适宜茶树生长。英德红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浓、醇、甜、香”是其最大特点。

英德红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浓、醇、甜、香”是其最大特点。陈咏怀 摄

英德红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浓、醇、甜、香”是其最大特点。陈咏怀 摄

英德以“把生态装进茶杯”为理念,科学构建产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控病虫害技术,建立茶叶产品从种植、生产、收购、贮存、包装、流通和销售全链条的可追溯制度和电子信息平台,并全域推动生态茶园建设,提质增效,让每一片茶叶都成为英德的“生态代言”。

英德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控病虫害技术。陈咏怀 摄

英德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控病虫害技术。陈咏怀 摄

沿着蜿蜒的茶园小径,走进石牯塘镇英茶王茶业400亩生态茶园。春日的茶树上,鲜嫩的英红九号新芽正待采摘,行间套种的艾草散发着淡淡香气。“我们通过生物防治(引入瓢虫治蚜虫)、有机肥替代(自制茶枯饼肥),茶园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英茶王茶业负责人曹召初介绍道。

目前,英德已建成50家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数量与总面积均居全省产茶县首位,其中英九庄园、鸿雁公司入选“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名单,积庆里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此外,英九庄园还成功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成为广东省第一家获得国家级生态农场认定的茶叶企业。

“小茶叶”也有“大科技”。英德成立英德红茶产业研究院,针对红茶全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未来趋势进行持续科技攻关。建成国内首个实现数字精准控制和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的加工技术工程中心,通过数字化、互联网技术推广和运用,建设茶园物联网、茶园生产管理和茶园数字化运营系统,打造“一亩茶园”数字化标准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打造科技创新平台11个,研发相关专利30余项。

走进英九庄园中央智能茶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有序的现代化生产景象。新鲜采摘的茶青在传送带上缓缓滚动,并依次进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制茶工序。“这是全国首条5G+AI的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的英德红茶红条茶生产线。”该公司副总经理吴镜文介绍,这条生产线借助现代高科技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感设备等,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加工,可以保证产出茶品质量稳定。

品牌文化赋能 拓展茶市场

“沏一盏红茶,敬往事如烟,茗香四溢韵纷纷”“远渡重洋醉女王,更醉人心田,东方金美人,金毫披满身……”这韵味悠长句子,出自英德红茶推广主题曲《东方金美人》。

英德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可追溯到距今1600多年前。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并随后出口到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2023年,英德红茶亮相中法元首松园茶叙,作为国礼款待外宾,展现中国茶文化魅力。

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的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闪亮名片。围绕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文章,英德通过特色文化赋能,着力讲好茶故事,让世界爱上这一杯“中国茶”。

英德运用“品牌规划+媒体宣传+举办活动+出访推荐+跨界融合”的联动模式,制定《“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战略规划》,全方位立体化投放广告,推进英德红茶“下地铁、进高铁、上央视、游珠江”,巡游茶博会,“飞跃”广州小蛮腰,走进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亮相法国巴黎奥运会。同时,积极开展英德红茶“12221”市场体系建设,组织茶企“走南闯北”抱团参展,拓宽大湾区、西北、华北及北京、上海等重点省市、地区市场渠道。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系列举措,英德红茶进一步稳定大湾区市场,重点突破华北、西北市场,初步探索东北市场,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展销推介活动,增强活动后续影响力。

“近年来,我们和会员企业去考察俄罗斯、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多地市场,感受到国外市场对于英德红茶还是很认可的,接下来还会进一步加大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英德市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罗淑贤说道。

“英德红茶品牌打造成效显著,公司600公斤茶叶实现首次出口到加拿大。”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去年,英德组织茶企参加茶博会和广交会,公司抓住机会,与海外客户沟通洽谈,成功促成与加拿大的合作订单,让英德红茶踏上海外之旅,香飘世界。“目前我们也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保持沟通,预计今年出口量更进一步增加,未来茶叶出口业务将占到公司业务量60%左右。”

创新发展赛道 延伸茶产业

今年“五一”假期,英德红茶又“火”了。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有超12万人次游客走进英九庄园、红旗茶厂、积庆里仙湖旅游区等茶旅融合景区品英德红茶。

近年来,英德红茶不断打破传统农产品的边界,推动茶园变景区,茶厂变景点,打造出“茶旅+”的立体生态。

“英德大多数茶园早就告别传统的种茶、卖茶经营模式,都纷纷开发茶园旅游,游客来到茶园可以体验到吃喝玩乐住‘一条龙’服务。”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斌表示,英德茶企走出了一条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道路,通过产业融合实现转型升级。

连日来,英德各大茶园迎来了采茶研学热潮,不少学校组成“千人学生团”,走进英德生态茶园开展研学活动。

在英德市红旗茶厂,学生们通过沉浸式游览线路,走进老厂房参观老制茶设备,并通过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等环节学习茶文化知识。

学生在体验炒茶。陈咏怀 摄

学生在体验炒茶。陈咏怀 摄

红旗茶厂始建于1958年,是英德建制保存最完整的旧五大国营茶厂之一。近年来,该茶厂把原有的生产车间进行升级改造,打造“红旗大讲堂”、红茶生产工艺学习区、红旗茶书院等大型功能区,形成探究式、沉浸式研学线路。

“我们开设‘研学小课堂’,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准备茶文化启蒙课。既学习理论又亲手制作,在体验中弘扬传承中华茶文化,深化了各地游客对英德红茶的认知。”红旗茶厂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既有场景的优化升级,创新开展英德红茶元素系列体验,成为讲好英德红茶文化故事的良好载体。2024年,红旗茶厂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当一缕红茶香裹着芝士的醇厚滑入口中,年青一代与千年茶文化的对话就此展开。今年4月,新式茶饮喜茶推出以英德红茶为茶底的新品“英红·芝士糯糯”,全国首日销量突破80万杯。

这场新茶饮风暴背后,是英德本土茶产业链的全面升级,积极拥抱新兴市场的缩影。英德通过品种革新、创新产品等“跨界玩法”,衍生出红茶奶茶、雪糕、咖啡和红茶面膜、眼膜等多款新产品,并逐步开发新式茶饮市场,加速推动英德红茶产业链延伸。

英德通过品种革新、创新产品等“跨界玩法”,逐步开发新式茶饮市场,加速推动英德红茶产业链延伸。曾亮超 摄

英德通过品种革新、创新产品等“跨界玩法”,逐步开发新式茶饮市场,加速推动英德红茶产业链延伸。曾亮超 摄

上茗轩茶厂与新式茶饮头部企业洽谈合作,推动红碎茶生产线加速投产,全力供应新茶饮市场;红旗茶厂将历史厂房打造成网红奶茶店,新茶饮年销售额近280万元;英九庄园则推出英德首家“红茶咖啡馆”,吸引大批年轻人体验“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新生活方式……

从新场景到新需求,从新产品到新体验,英德红茶正以多元形态“圈粉”全球消费者。英德将持续壮大英德红茶产业规模,提升茶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公用品牌宣传,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力争2025年英德红茶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南方+记者 陈咏怀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